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于吃的概念早已變成了不僅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得營養。學校開設《食品營養與健康》這門課程是為了修正廣大學生在關于吃方面的一些錯誤觀念,希望他們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做到吃得更健康更營養。但是本課程開設的目的與實踐得到的結果卻有所差距。本文通過分析這門課程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為這門課程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食品健康;營養;教學探索
一、 引言
《食品營養與健康》這門課程是針對廣大在校中職學生而開設的一門課程,意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校中職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各種食品的特性,以及如何均衡搭配能吃得更營養更健康,再加上體育鍛煉,給學生提供一個強健的身體。《食品營養與健康》這門課的改革就顯得很有必要。
二、 食品營養與健康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 食品營養與健康教學的現狀
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很多人因為吃得不健康,搭配不均勻吃出了營養病。有缺各種微量元素的,有營養過剩身體飽受折磨的。這些問題隨著大家生活水準的提高越發被關注。中職學生在關于營養與健康方面的知識了解很少,為了幫助學生們吃得營養與健康,福建經貿學校開設了《食品營養與健康》這門課程。由于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相關知識了解不多,意識不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存在不專心聽課的現象。老師認為這門課程不是考證的科目沒有那么重要,因此照本宣科,趣味性不夠,這樣就導致這門課程的價值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再加上課本教材的編寫人員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導致忽略部分知識的傳授甚至會誤導學生。
(二) 食品營養與健康教學改革的意義
《食品營養與健康》這門課程的開設是順應時代要求,根據人們的生活水準、社會現象而出現的。現在老年人都喜歡看養生和保健節目。養生除了要睡得好,也要吃得好。吃得好就是要做到吃得營養與健康。開設這門課程讓更多的中職學生對于食品問題有了新的認識,了解到吃得營養健康的重要性。面對以前教學中存在的學生興趣不高、老師教學不積極、課本教材內容陳舊這些問題,這門課程需要改變,只有改革課程才能讓全校師生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甚至對于全校師生的未來都是有幫助的。
三、 食品營養與健康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課程授課模式與考核標準簡單
福建經貿學校開設的《食品營養與健康》這門課程是一門必修課,意在提高廣大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老師在教授這門課程時,往往忽略學校把這門課程作為學生必修課意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深意。再加上這門課程內容比較簡單,講授起來比較容易,也就很難引起老師的重視,沒有將這門課程的內容進行深化,就導致部分學生認為這門課程簡單,沒有什么實際的教學意義,無法理解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于是在上課的時候,就可能做與這門課程無關的事情,比如:玩手機,看課外書等。還有部分學生可能在課下認真地學習教材,上課認真聽老師教授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結果發現老師教授的知識點與課本上的是一樣的,感覺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完全照搬到課堂上,再朗讀給學生一樣,導致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也就大大降低。以上兩種存在的情況是課堂教學模式上存在的問題所導致的。如果在課堂上老師能結合自身的經歷與現實的情況對這門課程進行教授,這門課程的內容肯定比較豐富精彩,課堂的學習氛圍也將有所提高,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經貿學校在這門課程的考核上也有些過于簡單。平時在課堂上都存在個別學生玩手機,不帶教材的情況,教學老師在講授這門課程時除了講授PPT課件外,很少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進行課堂問答互動環節,來達到隨堂考核的目的。沒有進行課堂上的師生教學互動,只進行單一的老師灌輸式教學,這樣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認識。沒有了隨堂考核,師生教學互動,對學生的考核標準就只有傳統的期末考試這一方式。而期末考核試卷的試題質量一般比較簡單,包括選擇,填空,判斷和簡答,這樣無法考核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在給學生成績時就容易產生不公平情況。
(二) 教學內容枯燥單一
食品教研組在安排這門課程時,根據課程的難度,綜合考慮安排了大概每周兩節的課時。相對來說課程的課時比較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學校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要求。但是由于教學老師對該課程的不重視,基本在講授該課程時,很少花時間去備課,也很少根據課程知識內容去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料,比如:關于食品與營養的相關新聞,視頻,圖片等。這樣的教學就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沒有利用到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進行多媒體教學,甚至在講授這門課程時,由于個人的私事,讓學生自己看,就一走了之,下次在上課時直接跳過該章節,進入新的學習內容。這樣的教學可能讓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不夠充分。再加上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互動少等原因,導致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內容乏味,失去了原本的教學意義。
四、 食品營養與健康教學改革方式
(一) 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改為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應用多種教學工具,通過視頻,圖片,新聞,熱點等資訊使學生參與到教學課堂內。老師先對重點的知識進行精講,然后根據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社會上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三聚氰胺,蘇丹紅,硫磺熏饅頭,石蠟大米,地溝油,廋肉精,腳臭鹽以及塑料紫菜等事件進行相關討論。對學生進行分組,選擇相關的話題進行下堂課的討論,讓學生們準備需要的視頻,圖片,新聞稿等,然后在下次課堂上帶上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課堂論說,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各種學習能力。另外在老師教授課程時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老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各種多媒體文件,相關的視頻,動態圖片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也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到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的重要性。endprint
(二) 對考核模式進行改革
學校在制定考核模式時,學生成績的組成是兩個部分:學生總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試卷成績*70%,這個模式中存在兩個弊端,其一,平時成績除非表現特別差,一般都是優良;其二,期末試卷試題過于簡單達不到考核的目的。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就導致考核的公平性、檢測性無法體驗出來。因此本課堂的考核方式需要進行改革,打破傳統的一次期末考試決定一個學生成績好壞的考查模式,改變為動態的考核模式,考核從這門課程起始就開始,貫穿到這門課程考完試,進行全程考核。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要提高到40%~50%,但是考核的方式要多樣化,考核成績要量化,具體化,才能達到考核的目的。其中平時成績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平時課堂的上課簽到情況,大概占到平時成績的30%,不來上課3次取消該學生的平時成績;第二,平時的課堂作業質量,關于地溝油安全問題的相關論述,對于解決瘦肉精問題的相關論點,以及經過該作業所表現出的該同學的學習能力等進行評分,大概占平時成績的20%;第三,學生一學期的課堂表現,包括上課參與度,問答情況,小組討論表現,相關資料的展示,關于某論點的辯論情況等,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他們自身在演講方面的能力訓練。這部分占平時成績的30%;第四,課堂小測試,針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隨堂小測試,比如:“早餐怎么吃才營養,它所要補充的營養要素包含什么”,“對于不吃早餐的現象你怎么看”等問題結合課堂所講授的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這部分占到平時成績的20%。降低期末成績所占的比例,大概在50%~60%。對于試卷的試題一定要緊貼生活與社會熱點,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提高了期末考試試卷的質量,能考出學生的水平。通過這樣的考核模式能進一步加強該門課程的重要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五、 結束語
為了達到提高福建經貿學校廣大在校生的整體素質,實現這門課程教授的理念。在選用教材時,一定要結合學校師生的實際情況,精編教材內容;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成績考核標準,從而提高這門課程的授課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慧蕓.食品營養與健康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月刊,2015,(2).
[2]李宇,孫鐘雷.公共選修課程《營養與健康》的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9).
[3]王少康,孫桂菊,王燦楠,等.在非醫學專業開設營養與健康通識選修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21).
[4]胡暉,胡曉玲.高職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6,(22).
作者簡介:
章志軍,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經貿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