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智
摘要:工匠精神是時代的產物和職業精神的積淀,職業教育是“工匠”培養的主要途徑,高等職業教育中應將工匠精神融于學生日常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培養工匠精神;開展獨具特色的實踐和志愿活動,提煉工匠精神;開展大學生職業模擬等系列活動,模擬運用工匠精神;實現我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精益求精;職業素養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以及服務一線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層次職業準備教育階段,以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是其最主要的教育內容。職業精神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操守等要素,表現為專業技術人員和從業者對職業的理性認識、職業價值取向。本文闡述了工匠精神的文化淵源并闡釋了工匠精神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融通途徑,以期為我國職業教育院校在職業技能和工匠精神培養提供參考。
一、 工匠精神及其歷史淵源
(一) 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堅持、專業、敬業為核心內容,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觀和行為表現,與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職業中的體現。具體而言就是從業人員尤其是工業技術人員的工匠們對產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制造過程,是不斷升級產品、改善工藝的過程。工匠精神的核心文化表現為對品質的不斷追求。
(二) 工匠精神的歷史淵源
工匠精神表現出的對產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理念由來已久,悠久文明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與先輩們對工匠精神的踐行密不可分。我國古代學徒制的職業教育不單單是技術的傳授,多是師徒之間藝術境界和職業精神以及職業素養的傳承,實際上就是師徒共同在實踐中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近代以來雖工匠精神在我國遭遇冷落,但自2015年隨著《大國工匠》節目在央視的熱播,一度引發了國人尤其是制造業技術人員對“工匠精神”高度關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了工匠精神字眼,工作報告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極大地激勵了工匠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 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
二十一世紀特別是自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大國工匠的工匠精神以來,新時代賦予了工匠精神新的特征和意義。
(一) 工匠精神是工業制造的靈魂。隨著工業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小作坊式生產逐漸被現代化的機械制造業和先進工業技術所取代,但在工業發展中積淀下來的傳統文化始終影響著現代工業,尤其是傳承下來的工匠精神已儼然發展成為現代工業制造的核心靈魂。華為、蘋果、大眾、阿迪達斯等國際知名工業制造強國的形成對工匠精神的重視密不可分。
(二) 工匠精神有助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對于工匠而言,工匠精神的最佳體現是自由意志表達的產品。以工匠的姿態去工作,將自己的意志融于工業產品的設計、制造,變成了一種忘我的投入。自我的價值寄托于自己生產的產品之中,不依賴于外界力量,因此,在工作中獲得足夠的滿足感,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三) 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急切呼吁工匠精神的回歸。隨著現代技術在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應用,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也面臨著工業格局重新布局的機遇和挑戰。我國號稱“世界工廠”,多數產品可在我國生產,但質量和技術含量競爭力不足。因此只有將工匠精神融入工業生產,以追求完美,不斷精益求精、精雕細刻,才能贏得市場,贏得信賴,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三、 工匠精神教育課與學生日常管理的融通
無論是在普通高校還是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中,學生日常管理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學生日常管理往往忙于事務、流于形式、停留于學生安全萬事大吉狀態,缺少像教學工作那樣的規范和系統考核的管理機制,所以高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不能僅僅停留于簡單的管理型應逐漸轉變為服務型指導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職業技能大賽是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錘煉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
(一) 在校園活動中浸潤“工匠精神”
高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黨、團、學生組織完成,多數情況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錘煉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體驗,開展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培養工匠精神;強化實踐,開展獨具特色的實踐和志愿活動,提煉工匠精神;重視設計,開展大學生職業模擬等系列活動,模擬運用工匠精神。
(二)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滲透“工匠精神”
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繁瑣枯燥,思想政治輔導員是學生管理的直接操作者和執行者,在實際工作中,應發揮“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秉承“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強化“專業、敬業”的工作作風,事無巨細、細心、悉心、耐心地解決學生問題,將工匠精神滲透于工作的每個環節。
(三) 在技能大賽中磨煉“工匠精神”
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和舉辦各類的職業技能大賽,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以賽代培,開展系、院、校級技能大賽活動;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率先垂范,專業技能指導教師模范示范作用。
結語
在現代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面對國際競爭日趨增大的環境下,將“工匠精神”融于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和職業技能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準工匠者“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 張娟娟.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的回歸與重塑[J].職教論壇,2016,(35):35-39.
[2] 齊善鴻.創新的時代呼喚“工匠精神”[J].道德與文明,2016,(05):5-9.
[3] 徐偉.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教育教學研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63-65+78.
[4] 查國碩.工匠精神的現代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6,(07):72-75.
[5] 王新宇.“中國制造”視域下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6,(02):1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