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巧妙的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中來,也可以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入新課;技巧
古語有云:“善始者,事半成”,對于一節課而言,巧妙的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中來,也可以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不同的課不同的老師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一千個教師就有一千種導課技巧,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幾種導入新課的技巧。
一、 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這種導入新課的方式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或是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當然,在開門見山導入新課時,問題也要經過精心設計,要直指教學的重難點,避免與主題無關或是關系不大的問題,所設計的問題要少而精,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時,就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鐘表?這些鐘表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知道鐘表上的三個不同長度的指針都代表了什么嗎?這三個問題從學生的生活入手,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將生活中的現象剝離為數學中最本質的東西,直指問題的核心。
二、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去接近、研究這種事物。導課也是如此,當充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后,學生就會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好聽的故事、巧妙的謎語、有意思的視頻、好玩的游戲等,把這些與數學結合起來,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媽媽有三張餅,媽媽把第一張餅平均分成兩份,把其中的一份給了爸爸,把第二張餅平均分成了四份,把其中的兩份給了明明,把第三張餅平均分成了八份,把其中的四份留給了自己,同學們,你們知道誰分的餅多嗎?這個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轉到了課堂中來,這樣的導入新課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故事結合起來,使課堂顯得更加生動有趣,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 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講故事時,恰當的懸念可以產生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引導讀者繼續讀下去,同理,在導入環節,如果能夠結合情境恰當地設置懸念,也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去一探究竟。設置懸念導入新課可以將靜態的知識變為動態的探究過程,通過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活躍狀態,積極主動思考,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可以這樣導入,教師出示“2”“7”“6”這三個數字,請學生任意組合成一個三位數,然后進行計算,看能否被“3”整除,學生完成后,將“6”換成“5”,再讓學生任意組合成一個三位數,進行計算。計算完成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通過兩組數的對比,你能總結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嗎?再舉一個例子進行說明。這個導入新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出問題的過程,通過問題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然后以小組合的方式解決問題,最后得出結論。學生的思維過程就是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獲得了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悅。
四、 實際操作,導入新課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很多小學數學課程中的內容直觀性、操作性比較強,比如長度、面積、體積等的意義、測量等,在這些課的教學中,動手操作比教師講解要好得太多。如,在進行北師版一年級上冊《我說你做》這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們,老師這有一個袋子,你把手伸進袋子,摸一摸其中的一個物體,然后猜一猜它是什么體,并把它從袋子里拿出來,看看你猜的對不對。同學們玩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繼續提問,你能用它們擺一個圖形嗎?可以使用多個進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這節課從摸一摸導入,然后擺一擺,擺后再說一說,就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了,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認知特點,在動手操作的同時,也初步加深了他們對空間概念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五、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情境,數學也是如此,如果能創設恰當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己去探索,甚至是自己再創設情境,那么學生的學習動機就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學生就會主動地成為學習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在進行“按比例分配”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導入新課:每年過新年時,媽媽都會買一些禮物送給家人,也會買一些裝飾品布置家里,如果今年媽媽要用1000元購買禮物和飾品,會怎樣分配這1000元錢呢?請你為媽媽提供一個分配方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會提出很多的分配方案,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自然導入新課:“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按比例分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內容,現在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比,算一算購買禮物和飾品分別需要多少錢。”整節課從導入開始都是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學習水平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同時,也尊重了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一種主動參與的熱情,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數學的導課方式多種多樣,不管如何導入新課,必須要依據課程的內容,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識規律,因材而異,因生而異,利用導課引導學生快速進行學習狀態,利用導課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求。希望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反復錘煉,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導課風格。
參考文獻:
[1]朱凱.善始者 事半成——小學數學導課的藝術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35):59-64.
作者簡介:李顯林,吉林省長春市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勸農山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