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破窗效應”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積極應對班級管理中的“第一次”。在實際管理中,要以人為本,不但要預防、治理、消滅“惡”的第一次出現,更要播下“善”的種子,通過培養、傳播使其成“燎原”之勢。
關鍵詞:破窗效應;班級管理;第一次;懲惡揚善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扇窗戶的玻璃,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這就是犯罪學家凱琳提出的著名的“破窗效應”。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任何一個小小的“破窗行為”對于初建的班級大廈而言都在平常不過。班主任如果置若罔聞或處理不當,就會不斷有學生犯錯。久而久之,班級這座大廈會出現更多的“破窗”,使得班級管理越來越難。那么,怎樣才能使班級從剛開始建立就能夠進入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呢?我想班主任除了要具有愛心、耐心、細心、恒心和責任心外,還要注意管理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靈活運用“破窗效應”,重視班級管理中的“第一次”。可以從班級事件的“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三個角度去考慮。
第一,做好預防措施,杜絕消極行為的第一次發生,同時做好“播種者”,撒下積極思想的種子,誘發各種積極行為的第一次發生。
1. 注意提高自身素養,給學生形成美好的第一印象,迅速樹立威信。威信是教育的潛在動力,同一種要求由有威信的教師提出,學生就容易接受,相反,由威信不高的教師提出,學生就不易接受。班主任在接班之初,要盡可能做好所有的“第一次”:第一次與學生見面、第一次講話、第一次組織集體活動、第一次確定班委成員……所有第一次,都是樹立威信的好機會。
2. 制定可行性強的班規,進行制度管理。鄧小平曾經說過:“好制度可以讓壞人做好事,壞制度可以讓好人做壞事!”治理國家需要好的制度,治理一個班級同樣需要好的制度,很多班主任在制定班規時只注意“懲惡”不注意“揚善”,班規中多數都是針對學生違反紀律接受相應懲罰的條款,而對于學生的積極行為,缺乏相應的鼓勵性條款,這樣的班規在使用時達不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制定班規時,不僅要“懲惡”還要“揚善”。學生入學后,班主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導學生自行制定班規,并聲明以后班級事務嚴格按班規執行,上好“開學第一課”。
3. 營造讀書氛圍,進行文化管理,促進學生自我教育。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化外壓式的強制教育為內調式的自我教育。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心靈不被世間的“雜草”所侵占,就必須在心中種滿美德。為學生提供閱讀的環境,使學生去閱讀一流的書籍,優秀的書籍。給他們播下樂觀、陽光、豁達、自信、奉獻等積極心態的“種子”。
第二,當消極思想、行為處于萌芽狀態時,要及時發現,予以消滅;當積極思想、行為處于萌芽狀態時,要予以扶持,助其快速成長。
1. 對待消極思想和消極行為要未雨綢繆。“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以,要將第一次發生在班集體的消極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其蔓延。例如個別學生第一次不寫作業,班主任要找學生談話,了解其不寫作業的原因,如果是學生個人原因,班主任除了按班規處理之外,還應該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不完成作業、違反課堂紀律等類似小事在班級里很多,當他們第一次發生時,班主任一定要明察秋毫,耐心教導。
2. 讓積極思想和積極行為星火燎原,哲人說:使人前進的最大一種刺激物,是一種成功的感覺。做一點事的人,無論事情大小,只要他嘗著一點成功的快樂,便會渴望再次成功的光榮。所以,對于班級里的任何學生的第一次良好的表現都應給予適度的表揚。刺激所有同學多做好事,這有助于良好班風的形成,有助于優秀班集體的建立。記得我在讀初一時,我的每次日記都寫得十分認真,書寫十分工整,語文老師把我的日記在他任教兩個班里進行表揚,從此以后,我自信滿滿,我就把各科作業都做得很好,漸漸地,我的各科成績都有很大提高,到了初二我就躍居班級前列了,并且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第三,當消極行為的第一次發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時,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遏制,防止其“傳染”;當積極行為的第一次發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正面影響時,要大力表揚,使其“輻射”到班級管理的各個方面。
1. 當消極行為的第一次發生時,我們要本著“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的思路處理問題,對于學生所犯的不同性質的錯誤,應針對具體情況辨證處理。例如在整治部分同學“手機控”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調查情況,達成協議,暫扣手機;家校溝通,防止反復。而針對極個別同學“手機控”嚴重情況,就要考慮其背后的原因,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手機控”這個表面現象。
2. 當積極行為的第一次發生時,我們要本著“渲染、光大”的原則,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渲染他好的行為;班級中,教師要樹立榜樣,用高尚精神鼓舞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點帶面,形成良好的班風。例如可以在班內設立“成功儲蓄箱”,將每一個孩子小的成功和進步都記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讓學生重溫成功的心情,從而信心百倍。
總之,班級管理,有類似于窗玻璃的地方,但是又不同于窗玻璃,班主任面對的是有著鮮活思想的學生,所以在工作中要將教育理論與班級實際相結合,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好班級管理中的第一次,從而建立優秀班集體。
參考文獻:
[1]喬治·凱林,凱瑟琳·科爾斯,凱林,科爾斯,陳智文.破窗效應[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
[2]第斯多惠,袁一安.德國教師培養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朱琳琳,山東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區青島路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