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心理學家托蘭斯研究認為:4-7歲是兒童最富有創造性的時期,是創造性發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階段。游戲在幼兒園無時無刻不存在,是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的最好途徑。本文主要通過探討不同種類的游戲對幼兒創新精神的影響,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相應的策略與途徑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創造性游戲;幼兒;創新精神;影響
陶國富在《創造心理學》一書中指出“21世紀是創造的世紀”。幼兒是我們的希望與未來,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映射著我們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幼兒創新精神的發展就是國家不斷進步不斷前進的內在驅動,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已成為重中之重。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無時無刻不在。
一、 創造性游戲對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產生影響的原因
1. 創造性游戲的環境創設影響幼兒的創新精神
創造性游戲是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互動,幼兒的創造力在這個環境中能否發展就取決于創設的環境。無論角色游戲、結構游戲或表演游戲,都需要創設一定的環境,以此來滿足幼兒進行活動的欲望。每個人都存在創新的潛能,只要稍稍審視一下自己就能發現,你在某一方面“別出心裁”,或者同別人觀點、看法不一樣,或者把某件事情干得很出色。這些都是創新精神的表現,而要激發這些創造潛能,環境的暗示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例如在結構游戲中,幼兒受知識經驗的限制,對積木的造型、拼接僅限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不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創造出新的事物。在這個時候,環境的作用就非常關鍵了,在游戲區,可以粘貼一些有奇特造型的積木圖片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造型,為幼兒打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聯想與想象,創造出新的形象或事物,使幼兒有了初步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興趣。從而為幼兒的創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創造性游戲的材料提供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的影響
雖說環境對創新精神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光有環境還是不夠的,在創造性游戲中,材料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的。材料是幼兒進行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學習的工具,是幼兒的第一本書。不同的材料會與幼兒進行不同的“對話”,體現不同的教育價值。讓材料與幼兒進行最合適、最有益的“對話”,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由此可見,材料對創新精神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角色游戲中,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材料,使得幼兒更能駕馭其角色,并將角色豐滿。例如娃娃家的游戲,教師在區域中投放較豐富的材料,有廚具、電視、冰箱、桌椅等等,使這個家更接近于真實,幼兒的活動就會多樣化,他們會在模仿、反映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想象的改造”,以表象代替實物作思維,形成初步的創新性思維,為創新精神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創造性游戲的內容選擇對幼兒創新精神的影響
環境與材料是游戲的外部特征,幼兒與游戲內容才是創造性游戲的主體。游戲內容直接影響著幼兒進行活動的興趣以及最后的活動效果。好的內容應是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并在游戲中不斷思考,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并解決一個個的問題。例如表演游戲中,首先根據游戲的內容來分配角色,選擇用已有物體來代替別的物品,若沒有,還需要幼兒去想辦法。
二、 在創造性游戲中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的對策
(1)創設寬松自由、民主開放、安全平等的游戲環境
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還有一些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自由的想象……相反,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很難有所創造。因此我認為要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創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開放、安全平等的創造性游戲環境是首要條件。
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幼兒的行為不會被束縛,幼兒的心理氛圍也輕松愉悅了,思想能天馬行空,想象、創造性思維占主導。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火花,有了想法,立馬就能構建出原型,使幼兒有滿足感,對游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在想象與創造的重復中,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興趣不斷的增強提升,創新精神也在不斷的發展。
(2)投放豐富多樣、開放性的材料
中國有句古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把這句話用在創造性游戲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沒有豐富的材料,那么再聰明的孩子也不可能創造出好的作品。所以說,創造性游戲材料的種類和數量一定要多,要豐富,要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有一定的探索空間。在角色游戲中,可以設置多種區域,例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一系列的元素,這樣幼兒就能更好地進行游戲,將游戲與現實生活聯系,又不同于現實生活,創造出一個屬于幼兒的世界。在這種想象的游戲中,幼兒的創造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創新能力在游戲中得到了滿足,得到了發展。此外,教師所提供的材料也應適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在多元化、開放性的同時,也要以兒童為中心,開展適合幼兒的活動。因此,在提供創造性游戲的材料時,也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符合他們年齡特點,有利于他們能力發展的材料。這樣才更有利于幼兒去探索,去創新。
(3)選擇多元化、具有延展性的內容
創造性游戲的內容是進行游戲的關鍵因素,呆板、乏味的內容以及亙古不變的模式,必然不適應于幼兒的發展規律。當游戲內容多樣,能夠在某一內容上延伸其他內容,或與幼兒所熟知的游戲相聯系,幼兒進行游戲的興趣必然會提升。各類游戲能相互貫通,能夠使幼兒在熟知的基礎上產生一些新的玩法、想法。例如,我們建筑區的搭積木,孩子們常常沒有目的地亂搭,有時沒勁了,還會拿積木相互打鬧,這樣的現象十分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如果創設了一個情景,一個主題,幼兒就能有目的地進行游戲了,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創造能力,去豐富、完善情境與主題。他們對于這種活動充滿了興趣,也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他們會很驕傲的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有了這種積極快樂的情緒,創新意識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創新精神也在不斷的增強。
幼兒的活動是以游戲為主體,通過游戲來進行,游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幼兒的創造性游戲已經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關注,同時也被納入了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中,創造性游戲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佑清.創造教育呼喚教育創造[N].中國教育報,2000(4).
作者簡介:金曉青,江蘇省昆山市,江蘇昆山張浦中心幼兒園親水分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