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中學古詩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嚴重脫節的現象,指出中學古詩文既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思想境界的閱讀范本,更是中學生學習各式文體寫作的范本。同時提出不但要抓好古詩文閱讀教學,更要在此基礎上落實寫作教學古為今用的觀點。
關鍵詞:中學古詩文;閱讀;寫作;融合
中學古詩文教學中,不少人將閱讀和寫作關系完全割斷,從而導致讀寫分離的怪現象。鑒此,在古詩文教學中正確認識和把握讀與寫的關系,利用古詩文這個載體,將讀和寫有機融合,實在很有必要。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是中學生最好的讀本。
中學古詩文所反映的內容容量大。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盛唐的詩人豪氣,到宋代的詞人幽怨,中學古詩文選材內容無所不及!同時,題材多樣,情感豐富。山水詩的傾心山河;田園詩的歸隱情懷;邊塞詩的建功壯志;羈旅詩的綿綿鄉思;送行人眼望孤帆遠影,淚灑長亭;閨中婦心系羈旅行役,望夫天涯;懷古感慨百世盛衰,詠物承載高風亮節!感時傷事,憂國憂民;重親情,重友情,詩詞文賦皆有情!這些飽含情感的古詩文,正是陶冶道德情操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好讀物。中學生通過識記、理解和體驗來達到積累并傳承古文化的目的,這就是古詩文閱讀的意義,也正是古詩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中學古詩文更是中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本。中學語文所選古詩文篇目中,今天常用的文章體裁基本上具備,而且各式文體在寫法上也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典例,是中學生不可多得的寫作樣本。
這里有記敘文寫作的范本。《曹劌論戰》就是典例:有時間“十年春”,有地點“朝廷”“長勺”,有人物“曹劌”“莊公”,有事件“齊魯長勺之戰”,有備戰條件及把握戰機而獲勝的原因,有齊師敗績的結果,記敘文的六要素齊備,就是一篇典型的記敘文。教學時,通過誦讀、翻譯及理解來把握文意,這僅僅停留在閱讀的層面。如果設置“找出文中記敘六要素”之類的問題,即可加深學生記敘文要素的印象;再順勢布置一篇《記一次主題班會》等記事名篇類作文,并且要求學生學習《曹劌論戰》中語言描寫的方法,在作文中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這樣,寫作與閱讀就很自然地聯系到一起了。作文中有要清楚地敘寫出主題班會過程的,有以如珠妙語表現出班會主持人機智而又幽默風趣形象的,收益頗豐。事實說明,參照標本及時訓練,寫作與閱讀相伴,收效是明顯的。諸如此類的還有《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鴻門宴》等歷史散文,都是敘事類文章,都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寫作記敘文。而且這些文章擅長以語言表現人物的智慧和性格,更是學生學習語言描寫的好材料。
也有議論文寫作的范本。《六國論》是很好的例證。文章開篇點題,開門見山;主體分析,層次井然;解決問題,合理假設。不僅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三個環節上體現出議論文的文體特點,而且還使用了對比論證和假設論證的方法,在議論的結構和論證的方法兩方面均為中規中矩的議論文典范。教學該文時,完成閱讀任務后,要牢牢抓住本文議論的特點,將學生寫作議論文時普遍存在的缺點與之對照,讓學生牢固議論文典型的結構框架。比起不少學生在議論文開篇時半天不見論點蹤影,亮出觀點不鮮明,本文論點的快速、精要和鮮明,堪為開門見山之法的標準。又如,學生作文分析時,不會根據中心論點的需要去設置分論點,不知從哪些角度破解中心論點,從而表現為分論點不周全及層次不清的現象。本文分析過程中,列舉賂秦者因賂秦而力虧,不賂秦者因賂秦者力虧而失去強援,從兩方面闡釋了賂秦乃破滅之道,舉例分析,層次清晰。對照寫作實際,學生必將大有裨益。《過秦論》《師說》及《勸學》等都屬議論類文章,亦可從教學中找到讀寫融匯的契機。
還有游記、隨筆體式樣本。《游褒禪山記》頗具代表性。文章先敘游山覽洞之經歷,后發非常之觀在險遠、盡志然后無悔之感慨;先敘后議,由事而理,層次井然,體現出游記的基本特點。對照學生記游作文只覽勝卻不生發理趣的現象,可以加深學生印象,引導學生在寫游記類文章時形成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寫作思路和技巧。隨后布置《xx記游》《xx有感》之類的文題,學生學習《游褒禪山記》的寫法,結合近期某次游覽經歷或某件耳聞目睹之事,完成作文任務。評選出優秀之作,讓學生感悟寫法,并再以同類文題反復練習,而后在周記、作文中形成方法,自覺運用。《小石潭記》《石鐘山記》等記游類文章都是學生游記、隨筆寫作取法的典例。
除此之外,詩詞歌賦中寫景狀物的手法同樣是學習的范本。《滕王閣序》極目遠眺所見美景,《赤壁賦》“白露橫江”的江上景色,阿房宮的巍峨雄壯、富麗堂皇,都是精工細描的成果,這些優美的語段,對學生而言,既是情感的美餐,更是寫作的參照。
還有一種讀寫結合的方式,是將熟讀成誦的佳詞名句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或把古詩文里優美的意境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使文章有靈氣,有文采,有境界。
意識到古詩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并且自覺而有目的地在閱讀時進行寫作的訓練,定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好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文本,落實閱讀與寫作的高度融合,切實發揮古詩文在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變學生枯燥無味、被動消極的古詩文學習為品位高雅、潛心研析的民族文化傳承,此乃學生之幸,語文之幸,民族之幸!
作者簡介:
鄧朝品,貴州省福泉市,貴州省福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