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指出,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至關重要。并將其作為教學目標要求落實到各科的教學實踐中。本文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探索在教學環節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方案。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生參與;教學方案
一、 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觀念深入人心。提升學生在課堂的主動參與度,充分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交流,對完善學生的課堂表現,提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一、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
傳統的教學視角下,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課堂參與度極低。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針對提升學生參與度的教學方案也進行了多次的實踐。在教學策略的運用上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一是教師過度運用參與式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許多教師盲目地減少教師講授在課堂中的占比,使用各種方法來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課堂從表面上來看變得十分的熱鬧和愉悅。例如在小組合作式教學的運用上,教師往往只是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不去進行細節的觀察和掌控,造成少部分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將自己作為旁觀者,少參與或者完全不參與到交流中;二是課堂提問不恰當,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在問題的創設上,教師往往提供大量的閉合性的問題,缺少開放性。甚至出現了部分教師整堂課都在發問的現象。學生往往是一個問題還沒來得及思考,下個問題就接踵而至,學生極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這與我們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的初衷是相悖的。
三、 初中歷史教學環節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方案分析
(一) 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創設平等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提供平等的參與機會,能夠提升其參與課堂的興趣。小組以4人組最佳。課堂時間有限,組員過多會造成組內討論時間分布不均,有的學生不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分組要做到協調搭配,強弱互助,性格互補,使每個人都在組內有合適的分工。小組設立組長,負責組織和協調組內成員,組內各分工不固定,可適當輪換,使每個人都能充分參與到課堂環節之中。
小組合作式學習包括兩種基本形式:一是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課堂問題的討論。例如八年級上冊第6課《洋務運動》,教師可以創設4個討論問題,例如洋務運動的含義,從“夷務”到“洋務”的轉變說明了些什么問題?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讓小組成員分別作為中心發言人闡述本組的討論結果。當中心發言人闡述結束后,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二是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課堂預習成果或者課堂實戰練習。以七年級下冊第9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為例,第八課結束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并就第九課的重點內容“岳飛”“擅淵之盟”作為討論題布置下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查閱,并在課堂上以PPT、短劇等形式進行成果展示。學生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進行換位思考和發散思維。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將具有更強的帶入感,對于歷史問題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二) 運用情境式教學改進新教學過程
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點之一,就是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而問題引領的核心是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要掌握的新知識發生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問題情境。
以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例。針對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出現這個復雜難理解的問題,可以以鄧小平先生的一句話作為材料向學生提問:“改革開放就好比打開一扇窗戶,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蚊子也是會飛進來的。開窗的目的是為了室內更有生機,而不是為了接納蒼蠅。”
——鄧小平
這里的“蒼蠅蚊子”指什么?如何才能夠隔絕這些“蒼蠅蚊子”?
這就將原本枯燥的問題生動化,使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之中,并且更深刻地理解四項基本原則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和意義。
(三) 采用積極方式正面評價學生的活動表現
初中階段的學生渴望表達自己,并獲得尊重和認可。因此正面積極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極大,免于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以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活動課二《模擬導游——重走長征路》為例,將班內的學生分成6個小組,分別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策劃旅游路線,并讓其在課堂上,向同學展示。對本次活動的評價采用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班內的每位同學發放評價單,評價的內容包括導游詞的精準性,資料收集的完整性,講述過程中的表現,組內成員的配合度,路線設計是否有特色等等。全班同學采取公正公平的態度進行評價,一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肯定,二來讓學生學會如何公正地評價他人的表現。
四、 結束語
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它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參與到教學之中。恰當地運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采用情境教學進行問題創設,提升提問和解答的有效性。并使用正面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建兵.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互動性的方法[J].學周刊,2014,(08):112.
[2] 王玉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6):149+223.
作者簡介:張乃國,江蘇省淮安市朱壩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