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意識還不成熟。因此,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思路,采取科學有效且適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本文就“教其學漁”的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其學漁;教學策略
在我國實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們應該順應國家教育時代的發展,在課堂上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盡量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采取“教其學漁”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及探究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體系的認知。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是學校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及語言運用能力,它可以激發人類的理想思維運用到實際生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上面。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死記的基礎理論知識。但當前我國大部分的教學模式還是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上以老師為中心,只偏重教師自己的知識講解,學生成為被動知識接受者,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且教師還不去引導學生進行一個動態的學習交流。這樣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會造成語文教學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科學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從而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們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主動投身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時間課題活動中,而“教其學漁”的教學策略是對學生的學習行之有效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
二、 “教其學漁”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 學生要形成自主學習,用于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開展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善于鉆研,營造良好融洽的教學課堂。語文的學習也不能太死板,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主觀性,敢于質疑敢于提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探索規律和同學老師一起探討問題,只有真正進行探索交流和用心思考,才能在實踐中領悟到語文知識的真正價值,培養學生成為知識的探求者。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從簡約高效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要突出課程內容知識的重難點,使學生心里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的方向。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合理安排好每節課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學習得到一定的保證,這樣才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學校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怎么自主學習。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不應該把所有知識都灌輸給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認為學生的難點和疑問,教會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技巧,應該指導學生課外去自主的學習語文知識,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需要先帶領學生理清整篇文章的結構內容,從種花生到收花生最后是對花生進行探討,讓學生了解文章重點是通過對花生的特性討論延伸到主人公的性格品質及思想情感,是學生真正意識到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其中的人生哲理。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后,老師還應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回憶,指導學生對文章分析方法做總結,并給學生另一篇結構相似的課文讓他們自己去分析。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學采用“教其學漁”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積極探索的學習方式。
(二) 引導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思維的培養
優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是教育部的重點內容。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開設有趣味性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創造型思維模式。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學校課堂教學教師在進行講授知識和指導學習的同時,學生也應該積極自主去探索,同學之間對問題進行討論交流,這樣有助于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多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和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課堂的主導作用,采取“教其學漁”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創設勇于創新不懂及問的融洽學習環境,而且教師可以巧妙地采用幽默性的教學語言,教會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技巧。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一定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課堂提問和組建話題交流小組,給學生提出一個話題,分為幾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最后每個小組陳述完后,老師參與進來一起對問題進行深入的講解,并總結幾個小組的結論,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進而提高學生語文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即掌握學習技巧。這樣學生就會輕松地學習到新的知識,不僅減輕了老師的教學任務,而且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其學漁”的教學方式正是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5):229.
[2]劉宗杰.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J/OL].中國校外教育,2016,(16):46.
[3]陳長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機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李蒙蒙,河北省黃驊市滕莊子鄉劉月莊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