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落實,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紛紛涌現(xiàn)而出,“先學后教”就是其中一種,現(xiàn)已被應用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與生硬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課堂上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fā)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教師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先學后教”模式的應用分析為探討話題進行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先學后教
一、 前言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擁有著健全的體系結構,主要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課前預習、課中指導與課后復習,教師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f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上的主動權從教師過渡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則起到組織、引導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閱讀的真正魅力。
二、 課前導入
教師在導入的部分就要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課前導入的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導入,另一種則是間接導入。直接導入就是直接進入到學習內容,可以有效節(jié)省課堂時間。間接導入是目前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導入形式,包括多種多樣的導入方法,比如情境導入、歌曲導入、圖片導入、游戲導入等,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鋪墊,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可以更加的輕松容易。教師在選取導入方式時要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所學內容作為出發(fā)點進行適當?shù)倪x擇,切忌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例如,在學習《多夢的季節(jié)》時,本篇是一首充滿著童趣的兒童詩,首尾相呼應,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播放羅大佑的《童年》,然后對學生提問,比如聽到這首歌有什么樣的感受?或者告訴學生這首歌的名字叫作《童年》,讓學生們講一講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后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朗讀。讓學生在輕快的音樂節(jié)奏中進行自主學習,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營造了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 課文朗讀
教師在導入結束之后就可以應用“先學后教”的模式,首先要讓學生自己進行全文通讀,其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讓課文中的內容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對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標注,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本閱讀之后教師就要讓學生對標注的字詞,通過查字典、同學討論等方式進行認寫和理解。然后指導學生讀課文,朗讀的過程中要流利、順暢,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傾聽,等學生朗讀完畢之后,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點評,及時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以便下次改正。這樣讓學生先自學,教師再進行講解,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更加的深刻。
例如,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整篇通讀,在讀的過程中將本課的生字進行查閱,比如“寶、劍、靠、催”等,以及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在學生查閱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進行朗讀,由于這篇是文言文,難度較大,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要保持足夠的信心與耐心。
四、 問題討論
問題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也要在“先學后教”的模式下進行,問題討論的開展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積極的討論來收獲新知識,提出自己的疑問。低年級的學生在經過問題討論之后可能會學到一些新字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說說獲取的方式。相對年級較高的學生可能收獲到一些新的想法和感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問題討論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學生的提問內容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也可以是對內容的不理解。假如學生不能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用引導和鼓勵的方式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促使學生產生疑問。學生在提問和討論的過程中也相當于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這樣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再進行總結,不僅更好地解決了學生的疑問,也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種草莓》一課時,教師可以出示一個草莓的圖片并引導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草莓的特點,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進行描述,可以按照水果的外表、生長的方式、種植的地點等,也可以模仿課文中的話對水果進行描述。在學生表述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仔細的傾聽學生的觀點和想法,為自己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作好進一步的鋪墊。
五、 加深感悟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仔細的閱讀,閱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了解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教師要將學生進行的提問與收獲進行總結與歸納,以學生的問題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明確在過程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另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補充自己教學內容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六、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應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更好落實新課改要求的一個體現(xiàn)。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型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也幫助教師效率與質量兼并的完成教學目標。更多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先學后教”模式的有效策略,讓我們在未來的實踐中一起探索吧。
參考文獻:
[1]白希龍.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與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7,(08):185-186.
[2]蔡建蘭.任務分析理論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36):28.
[3]許婷.小學語文閱讀“一主兩翼”教學模式分析[J].才智,2016,(22):44.
作者簡介:
劉玉忠,湖南省邵陽市,湖南省新邵縣釀溪鎮(zhèn)第三完全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