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中
摘 要:近年來,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逐漸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識字教學屬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讀寫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關鍵,也是小學生認識與了解客觀世界的基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識字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效性
識字教學屬于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的前提。促進識字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堅持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培養小學生的識字能力,促進其語文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一、 讀懂課標,依托文本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育指導思想上更加注重識字教學的作用,將“識字教學的重點在低年級”當作是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效性提升的著力點。只有學生積累了更多的識字量,才可以廣泛地進行閱讀,促進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提升。及早閱讀不管是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還是對他們未來的發展都非常重要。過去的語文教材因為識字量少,因此每個生字都讓學生認識、讀寫,同時要求學生能夠了解字詞的具體含義。而“大識字量”的語文實驗教材提出應當認寫分開、多認少寫。部分語文教師依舊采取過去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會寫”新教材中只規定“會認”的字。新教材設置了豐富的識字內容,在編排上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識字,比如說教材中豐富的課文插圖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識字,大部分漢字都標明了注音,若學生碰到不認識的字或忘記的字能夠依靠拼音識記,新教材中還包含了大量有趣的識字訓練,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識字規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依托文本,用好新教材。
二、 引入閱讀,培養意識
借助于引入閱讀內容來培養小學生的識字意識是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策略。閱讀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識字量的積累,還能夠幫助他們擴展視野,促進其寫作能力的增強。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合理地引入閱讀,借助于閱讀來對小學生的識字情況予以檢測,同時引導其借助于字典或者其他途徑來了解生字,掌握其具體含義,培養學生的識字意識,培養和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我們在教學生字時,我們給學生提供一篇短文,其中的基本內容應當包含有課堂中學生即將要學習的生字。我們要求學生自己在閱讀時可以將不認識的字圈出來,閱讀結束后給學生提出問題:你覺得這個生字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學生能夠正確回答則給其鼓勵,如果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一味批評,而應當合理引導,讓學生知道其真正讀音,加深學生的認識。通過閱讀來促進小學生識字意識的提升,實現培養其綜合能力的目標。
三、 拓寬途徑,創設環境
一方面可以在教師中創建“識字角”,利用教室的空白墻,我們給學生創造了一塊“識字角”,在學生剛剛入學時,把學校名稱、學生姓名以及課程表標上注音貼上去,讓學生利用課間時間認讀。隨后逐漸以鞏固教材生字為主,把教材中的生字組成詞語貼在上面。另外還要求學生將自己課外認識的字也貼在上面,學生們的興趣都非常濃厚,甚至還有學生將課外學習的古詩也貼在上面,還有的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認識的字貼上去,識字角中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如此一來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同時也調動了他們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成立班級圖書角,有些孩子來自于農村或者家里藏書不是很多,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我們要求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拿出來分享,建立班級圖書角,同學之間相互傳閱。
四、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在課堂教學之余應當對班級內的學生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借助于溝通、談心、開展游戲等途徑拉近自己和學生的距離,真正融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打成一片。同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才可以確保教學活動有的放矢。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針對相對落后的學生,給其提出一些簡單的目標,當他們達成目標后再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堅持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比如說在剛剛開學之后不久,班級中有一名學生的學習較為吃力,作業完成情況也不是很好,尤其是一些要求注音的作業常常只寫漢字而不寫拼音。通過和這名學生的溝通,我們發現他的語文基礎相對較差,并非是刻意不寫拼音,而是由于他不會寫。考慮到這一問題,我們積極利用課余時間來幫助他補習一些拼音知識,同時指導他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慢慢的,這名學生的語文識字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習情況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轉。
五、 組織活動,積累字量
課堂教學的時間始終是有限的,單純地憑借課堂教學是不夠的,組織各種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實踐活動還能夠有助于小學生集體意識與競爭意識的提升,讓他們在參與這些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識字的魅力以及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比如說我們組織開展一項識字比賽,將班內學生平均分配為各個學習小組,我們給學生準備一些卡片,卡片上寫下生詞與生字,各個小組輪流委派成員參與比賽,各組學生碰到不認識的字詞時,其他小組學生能夠搶答,最終評出識字量最多同時錯誤率最低的小組,給予其一定的獎勵,從而樹立其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求學生收集整理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生字,建立自己的識字本,盡量將能夠利用的所有資源都記錄到自己的識字本之中,只要對自身學習有一定幫助的都讓學生主動積累。這樣長久下去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識字量,促進小學生識字水平的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屬于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我們必須要堅持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從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出發,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枯燥的識字課堂變得充滿趣味,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英姿.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成效的探討[J].才智,2017,(06):112.
[2]黃偉.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