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屬于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對學生語文素養、語文知識應用能力進行培養方面有重要價值。但現階段,對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進行開展時,部分教師所用模式還有一定傳統性,特色的閱讀教學尚未實現。對此,本文基于小學中年段閱讀教學的現狀,將提出一些實現特色閱讀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特色教育
前言
近些年,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不斷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強調,教師對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進行開展時,需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自主閱讀,以促進閱讀教學在學生語文素養培養中發揮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大多直接給學生講解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自主性感知在很大程度上被替代,難以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具有特色的語文閱讀活動進行創建,使小學生對閱讀活動自主參與,對文本自主感知后有自己的思考,從而真正實現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一、 創建特色閱讀情景,引導學生主動閱讀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學情境決定,有效、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使學生興趣被有效激發,對教學活動主動參與。因此,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進行開展時,教師需提升對教學情境創建的重視程度,以具體教學內容為依據,創建充滿特色、趣味性的閱讀情境,并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例如,在對三年級上冊語文百花園七中的《哪吒鬧海》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對“音樂導入”的方法進行應用,先以多媒體對《少年英雄小哪吒》的歌曲進行播放。隨后提問:“你以前聽過哪吒的故事嗎?”“知道哪吒鬧海的原因嗎?”等,對小學生有較強好奇心這一特點進行充分應用,激趣導入,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文本上來,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對文本進行閱讀。緊接著再次提問:“你讀懂本課了?”“有何感受?”等。這樣一來,通過激趣、設問等實施導入,而不是一開始就告知學生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小學生通過主動參與閱讀對文本進行感受,在對其閱讀興趣進行培養的同時,使其文本感受能力得以提升。
二、 尊重文本特色體驗,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當前,部分小學生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往往會對教學的進度進行追求,“開門見山”地把文本材料、作者信息等介紹給學生,小學生很難有自主體驗的過程,也很少有自主進行思考的機會,往往難以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的理解。因此,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自主體驗機會的創建,并對小學生進行鼓勵,使其深入對文本進行挖掘,從而對閱讀的魅力有深入感受。比如,對《我不能忘記祖國》這一文實施閱讀教學時,在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的同時,教師還可將宋慶齡的生平、相關時代資料等提供給小學生,讓其對這些資料展開自主性的閱讀。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多種問題,如:為什么雖有些激動,仍溫文爾雅、聲調柔和?為什么說中國是沉睡的獅子?艱苦卓絕的斗爭是哪些?對于這些問題,除了引導學生再次回歸文本對答案進行找尋外,教師還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與交流。這樣,可讓學生對閱讀文本有更為豐富、特色的體驗,在體驗過程中對宋慶齡的愛國情懷感同身受,對學生愛國主義進行培養,從而促進小學語文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有效發揮。
三、 給予特色閱讀指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完全自主性的閱讀難以實現,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全程的閱讀指導。一方面,對閱讀方法進行指導,依據小學生具體的識字水平、閱讀能力等,指導其通過朗讀、默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展開閱讀。同時,教師還應該把自主閱讀的空間提供給小學生,引導其隨心進行閱讀,勇敢對閱讀感受進行表達,并指導其對適合于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行構建,從而使其閱讀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師應該走近學生,對學生閱讀過程進行觀察后,予以針對性的指導,不對小學生提出硬性的要求,指導其對不同的閱讀方式進行選擇。同時,教師需注重學生讀音問題的發現與糾正,幫助小學生對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例如,在《柳笛和榆錢》這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朗讀等對“柳樹的長發披散開來,自由自在地沐浴在春風里”“榆樹常常把身子探出墻頭,向我們招手”等句子,并指導其讀準“沐浴”“探”等字音。隨后指導小學生對類似的句子進行仿寫,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在一起,使其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 創建特色課外閱讀,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對小學生展開閱讀教學時,教師活動不能單一地局限在第一課堂中,教師還應該積極對第二課堂中的閱讀活動進行組建,并將相應的探究問題給出,使小學生在自主閱讀探究過程中對閱讀水平進行提升。比如,在《東郭先生和狼》這一文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此故事的詳細資料,引導學生再次對整個完整的故事進行了解。隨后將探究問題提出:假如你是東郭先生,你會救狼嗎,為什么?并寫一小篇文章進行說明。學生在自主探究、思考后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通過全班或小組間的交流,讓學生大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說明原因。這樣一來,課堂上的閱讀教學得以延續,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性閱讀的機會,可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注重特色閱讀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為小學生創建更多能夠自主展開閱讀的機會,并對小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行尊重,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實現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 賴小珍.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拓展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5,(12):74-75.
[2] 白金花.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發現(教育版),2017,(1):119.
作者簡介:牟小麗,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