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卓婭+于睿+劉莉??
摘要:本文總結了德國暑期游學在高校德語專業中的發展現狀,并基于游學發展的影響因素,從個人和高校兩個角度對高校德語專業的德國暑期游學項目發展提供若干建議。
關鍵詞:暑期德國游學;高校德語專業;發展現狀;建議
一、 大學生德國暑期游學的興起
作為一種新興的跨國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游學誕生于20世紀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到世界各國年輕人的追捧。目前在我國的游學產業中,學生利用假期進行游學的方式最受歡迎,而其中又以大學生為主。大學生游學對象國一般來說是其已掌握語種的對象國,從市場數據來看,目前我國大學生暑期游學的主要對象國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但以德法西語為代表的非通用語專業近年熱度持續上升,亦帶動了這些語種對象國的短期游學產業。近十幾年來,我國高校德語專業發展十分迅速,德國暑期游學也在大學生特別是德語專業大學生中興起。本文將從德國暑期游學發展現狀出發,結合其發展影響因素,著重從學生個人和高校兩個行為體層面,為發展和改善德國暑期游學項目提供建議,從而幫助各高校更好地推廣德國暑假游學項目,讓更多的年輕學子有機會提高德語、了解德國文化。
二、 大學生德國暑期游學發展現狀
以北京地區高校為例,德語專業大學生中參與過德國暑期游學比例僅為22.45%,該比例相較于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國家暑期游學參與度較低;在游學內容上,傳統的語言和文化學習依然是主流,將近50%的游學者將景點觀光作為游學內容,極少一部分人還進行了公司參觀和專題研討等商務或學術性內容;組織方式上,通過學校組織游學的占比接近50%,而通過中介公司和培訓機構組織游學的比例為27.27%,自主方式出國為18.18%;在花費上,大部分學生的花費在25000元(四周)以內;在學分及課程兌換上,近五分之二的暑期游學人員返校后不可兌換本校學分或課程,由此可見,德語國家游學項目的專業和實踐意義在國內高校中并未得到完全認可,部分高校并未將其納入課程體系之中,暑假游學只是被作為學生自學和開闊眼界的課外補充形式。
三、 對高校德國暑期游學項目發展的若干建議
根據已有數據分析可知,影響德國暑期游學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外因和內因兩方面:外在因素有游學內容的針對性設計、游學花費和時間的合理性、游學項目的跨文化環境;內因有游學目的的明確性、學生個人的語言和跨文化知識、異文化中的心理因素等。以此為據,筆者為有計劃參加德國暑假游學的學生和計劃開展德國暑假游學項目的北京地區高校提出如下建議:
(一) 對于計劃參加暑假游學的學生
1. 明確個人游學目的
對于已經步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全的進行理智決策的能力,因此在選擇進行游學時要確定自己的游學目的,如果是為今后的留學做好準備,那么在項目的選擇上可以申請心儀學校的項目,提前體會未來的留學生活;對于大部分想提高德語能力,希望能培養多元文化觀,開闊視野的同學,則建議盡量選擇各國人數有限制的高水平、國際化高的游學項目。
2. 做好游學準備
對于已經決定在未來參加游學項目的同學,那么最晚應提前一個學期開始準備工作,主要包括:
1) 應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加強語言基本功訓練,特別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開口說外語,努力克服心理障礙,只有練就強硬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國外勇于開口,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2) 平時多利用網絡了解德語國家國情文化,盡量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沖突和矛盾。
3) 培養獨立意識,盡量克服抱團和依賴心理,學會獨自面對陌生文化。
(二) 計劃開展德語國家暑假游學項目的高校
1. 重視游學項目
首先,暑期游學是幫助學生在校園之外提高外語能力、跨文化能力的難得機會,甚至可能成為改變學生學習動機、未來計劃的一個契機。而對于市面上紛雜的游學項目學生們往往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各高校能夠依托自己現有的合作院校開展夏季游學項目,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更幫助學生免去了選擇的困難。
其次,各高校要努力打造內容更具多樣化的游學項目。在設計游學項目時應平均分配文化體驗和語言學習的比重,使游學項目更具吸引力。盡可能同時開發多個合作院校,讓學生能夠分散學習,避免抱團或中國人過多影響語言學習效果等。
最后,要將游學與學分對話結合起來。“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學生在游學中所獲取的知識可能要比學校里教授的課程更為有意義。
2. 幫助學生做好游學準備與總結
為了讓學生們在短暫的時間內能夠最大限度地從游學中獲取更多,高校需要幫助學生做好游學的準備工作,除去手續性的事務工作外,專業教師不但要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更要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多讓學生了解德語國家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組織學生體驗德國文化活動。更要加大訓練學生開口說德語,幫助學生克服開口難的問題。
在游學結束后,要趁熱打鐵地進行跟進,通過心得交流、外語角等方式了解學生們對本次游學的感受,組織學生們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微博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收獲。對于那些大大增加了學習興趣與動力的同學要進行進一步的鼓勵,努力幫學生將這一動力持續下去。同時要了解那些覺得收獲不多的同學的感受,了解其內在的原因,找到除去個人因素之外可能改進游學項目的建議,進一步完善游學項目。
3. 盡量選派了解德國國情的帶隊老師
本調研小組在帶領學生參加夏季游學時還碰到過這類情況:帶隊老師并不是德語專業的教師,而是國際辦等相關部門中不具備德語能力的老師,因此在給予學生游學期間生活、學習的指導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帶隊老師了解德國國情、熟悉德國文化,那么就能夠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指導解決生活、學習中的一些瑣碎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實踐自己的外語、體驗該國的文化。
參考文獻:
[1] 郭漣漣.中國高校游學項目設計及市場推廣[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21:16-17.
[2] 呂錫於.大學生新興自主教育方式——海外短期游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36:71+95.
[3] 趙萱.游學期間的行為文化習得[D].華東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唐卓婭,于睿,劉莉,北京城市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