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小學語文的特殊性,朗讀教學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據(jù)了解,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建立相應的評價考核,因此提高小學生語言能力、閱讀能力方面朗讀教學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高效的朗讀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普遍朗讀教學有效性不高。本文將從有效性出發(fā),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如何采取正確的朗讀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學校教育越來越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朗讀教學是語文教育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有效的朗讀教學方法可以顯著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到在當前實際教學中:在提升教學質量上,廣泛應用于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方法并沒有充分發(fā)揮顯著的作用。
一、 朗讀教學應符合學生的年齡段
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不斷變化著的,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因此,要實現(xiàn)高效的朗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既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共同特性采取科學的朗讀教學法,也要隨著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差異實行針對性的朗讀教學手段。如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萌芽階段,更容易理解具體形象的事物,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借助具體的教學道具或游戲等方式便于學生理解,明確自己要做的事及所做的步驟,使朗讀教學更有效率。到了五、六年級的時候,小學生對事物普遍有了更強的觀察力,有意注意更強,情感表現(xiàn)力更好,抽象思維得到一定發(fā)展,學生逐漸對理性的科普讀物感興趣,應適時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二、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 制訂合理的朗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最終質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首要事情。因此,應根據(jù)已有的教學資源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制訂出符合小學生發(fā)展特點、符合教材特性的教學目標,以幫助學生高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什么樣的階段應實現(xiàn)怎樣的朗讀水準都做出了明確劃分,語文教師在不同學年、不同課時都應制訂對應的朗讀教學目標,同時同一階段的學生學習水平并不同,所以教師在制訂朗讀教學目標時也應考慮不同學生的發(fā)展水平。通過制訂有效的朗讀教學,逐步提升學生在閱讀和語言方面的能力。
2. 科學篩選朗讀教學材料
選擇恰當?shù)睦首x教材是實現(xiàn)高效率的朗讀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小學生在接受朗讀教育時,并不是對生活完全沒有任何感悟,而是帶著已經(jīng)形成的思想理念進行新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通過篩選適合當前學生的朗讀材料,或是經(jīng)過教師再次加工處理朗讀內容后,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接下來的閱讀材料聯(lián)系起來,充分發(fā)揮朗讀教材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有選擇地挑選合適的朗讀教材,為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提供有韻律的、充滿童趣的讀本,對五、六年級的高年級小學生,則選擇邏輯性強的科學文本,或是相對有人文意境的名著。通過朗讀對應年齡段的文本,讓小學生理解所扮演角色的背景、人物特色,達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
3. 采取恰當?shù)睦首x教學行為
由于學生的水平不一樣,在進行朗讀教學時不僅要考慮朗讀文本的選取是否合理,還要注意朗讀教學行為是否得當。如當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到抽象為主的時候,依靠游戲的教學法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相反此時的學生更看重教師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一、二年級的時候,通過趣味性強的講故事方法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朗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有創(chuàng)新求變的精神,第一時間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在提升自我的過程中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4. 制訂多元化的朗讀教學評價標準
對朗讀教學進行科學、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方式做出正確評估,確定當前的教學手段是否能有效提升朗讀教學質量。進行朗讀教學評價,首先是轉變單一的評價主體,實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傳統(tǒng)的方式是僅由教師進行評價,隨著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應發(fā)揮小學生的評價權利,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實現(xiàn)互相評價,如教師與教師之間互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評、教師與學生之間互評;其次,采用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避免做出純粹的判斷式評價,不能僅以“好”與“不好”做出歸納總結;最后,評價內容避免單一化,語文教師不應只關注最終的結果,而應將目光聚焦在實施過程和結果中,關注學生朗讀時感情投入是否到位,是否做出最大的努力,對學生做出的努力予以鼓勵、贊揚,不足之處給出改進提示。從評價主體的轉變,再到對評價形式、評價內容進行多元化,通過全面的改進,相信定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 結語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目前由于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或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根據(jù)小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知識水平等綜合情況采取對應的教學方法,使得朗讀教學沒有充分發(fā)揮其有效性。語文教師應從制訂合理的朗讀教學目標開始,篩選恰當?shù)慕虒W內容,匹配對應的教學手段,最后實行多元化、科學的教學評價,全面系統(tǒng)地提升朗讀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65.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第4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67.
[3]侯耀先,欒宏.有效教學論(第2版)[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8:141-149.
作者簡介:史建超,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錢集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