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件藝術品從結構的組成上必定是一個言象與內在統一的結構,而藝術的復制品就像是藝術品的副本。我們對于復制品并不陌生,但是人們對于復制品仍然持有不友好的態度。但是另一方面,復制品除了背離了藝術的獨創性以及藝術的精神實質,它在藝術的傳播與推廣方面有著重要的貢獻。
【關鍵詞】 藝術復制品 審美價值 存在意義 獨創性
在人們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宏觀背景下,人們的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漸提高 ,在注重商品功能價值之外,更進一步追求商品給人帶來的文化價值。藝術復制品是消費社會中較為特別的一類商品,它代表了一類以符號價值為主體價值的特殊商品。其實,復制品是藝術這個范疇內特殊的組成部分。一方面, 它們不完全等同于藝術原作, 因為藝術品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勞動產品 , 就在于它的不可重復性, 而復制品卻是對這種獨創性的模仿和再現。另一方面 , 對于絕大多數欣賞者來說, 他們的審美欣賞活動往往是借助于復制品來完成的, 對于那些具有高度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藝術原作來說, 尤其如此。這時,在欣賞者心目中,復制品與原作的價值是相同的。現在,復制品在文物保護和藝術傳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承認。但是,從藝術的獨創性和美學角度對它們進行分析的話, 弄清復制品與原作聯系和區別 ,探討它們的美學價值, 在藝術史上給它們以較為準確的價值定位, 等等, 這些問題顯然還沒有得到明確的解決,這個問題解決的意義和價值是重大的。
一.藝術復制品的基本定義
藝術的復制品是基于機械復制時代技術生產出來的原作的圖像,應用本雅明關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的理論,藝術復制品是藝術品的副本,是基于一定的社會背景所產生的。藝術復制品的歷史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的階段。第一是手工復制,也就是臨摹階段。這時期的復制技術水平比較低,大多是個人出于某種原因進行復制,且復制數量較少。第二是印刷攝影階段,也就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照相機,印刷機,錄像錄音等復制技術的出現,復制技術不斷完善,也改變了藝術的傳播方式,復制品開始大量出現。第三是數碼復制,也就是電子圖文音像階段。這時期的復制品是建立在數字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它將藝術品的物質信息客體還原成最簡單的0和1兩個數字,這樣可以做到復制品與原作分毫不差的效果。總之,無論是手工復制,機械復制還是數碼復制,都改變不了原作的獨創性,獨創性所蘊含的就是藝術所含的精神實質,而恰恰是這種獨特性使它區別于復制品。
但是,復制品并不代表贗品,復制品與贗品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藝術復制品一般有制作的限制,是高仿真藝術品的代名詞,而且每一件復制品的背后都會貼上企業標志和編號,不會存在欺騙消費者的嫌疑;而贗品卻相反,贗品主要指工藝精湛的仿真品,有一定的藝術含量,不是“以次充好”卻是“欺世盜名”。為此,打擊贗品成為了工商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卻沒有聽說過打擊藝術復制品的說法。
二.藝術復制品的意義和所屬價值
藝術復制品能夠存在,必然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并且是有實實在在的多重價值的。黑格爾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1)收藏價值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物質需求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開始自覺追求精神上的需求,所以近些年對于文化藝術方面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那么,藝術復制品這個行業也開始成為了消費熱點。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復制品的價格不菲。例如15年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5日報道,一件略有損壞的清朝年間酒壺,一度被專家鑒定為復制品,估價150英鎊,卻拍出了11.45萬英鎊的高價,身價翻了700倍。從中可以反應出藝術復制品的制作技藝的高超以及人們對于復制品收藏價值的認可。近幾年,利用網板印刷技術進行復制的藝術品越來越受到重視,由北京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無償捐獻的兩幅限量簽名“絲網版畫”《交河故城》和《地中海的寧靜》分別以108萬元和20萬元的價格成交,讓普通百姓認識到藝術復制品與網版印刷技術之間的完美結合。對于復制品來說,他的制作工藝含金量也直接影響著復制品的價值。而且,它不僅是藝術品的傳承,更是一次技術的創新,實際上也是一種藝術。
(2)使用價值 藝術品作為個人藝術品位和個人修養的體現,也逐漸成為了家居裝飾的必需品。在家中擺放一件”大師“的名作,無疑會使居室變得很有格調。然而在這時,購買”大師“的藝術品變得不太現實,價格也是非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為此,藝術的復制品理所當然的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并且近年來需求越來越大。人們表現出來的對于藝術復制品的欲望主要就是基于可以提高家居品味,增加藝術氣息,并反映出主人的審美情趣。毋庸置疑,復制品的使用價值和實用價值是無可比擬的。
(3)藝術價值 任何一件藝術品都是有自身的藝術價值的,復制品也不例外。復制品本身就是藝術品的再現,有人說是鸚鵡學舌,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名作也不一定就是原作,有些甚至真跡已經不在,那么,復制品就是一種文化和藝術的傳承,目的則是為了弘揚與普及藝術,以美示人,以美育人。對于運用科技進行重現的復制品來說,它本身就是賦予了原作以新的藝術價值,延續了原作的生命,并且煥發了新的活力,是一種基于原作的發展。
三.藝術品與復制品的差別
原作區別于復制品的區別就是獨特性。藝術品原作具有原創價值,而藝術復制品主要擁有展示價值和實用價值。藝術品所包含的作者當時的精神狀態和內心的情感是復制品所沒有的。在作品的創作中,創作者激動地或平靜地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想象中的形象盡力的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上,這是他內心精神世界的展現。相比之下,復制品只是機械的進行描繪,這樣的作品是沒有精神的。所以,承認藝術的獨創性,既是對藝術原作的尊重,也是對藝術家的尊重,更是人文精神的體現。
四.復制品行業現狀
在中國,藝術復制品的市場開始形成,其中制作方法多為絲網印刷,中間也會有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藝術復制品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無限量復制的普及型藝術復制品,另一種是有限制的可供收藏的藝術高仿真復制品。有限制的可供收藏的藝術仿真制品因為數量有限,物以稀為貴,會進行畫家鑒定簽名,法律公正,自然收藏價值就很高,所含的科技含量也很高,只要其間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影響復制品的質量。而無限量復制的普及型藝術復制品自身價值不高,較廉價,大多都是覆上一層膜的紙質畫,這樣的復制品會誤導消費者對復制品的態度,有些甚至會威脅到原作的正常交易和價值實現。大量的低廉復制品由于利益驅動,在原作稀缺的情況下,運用復制技術,利用鑒定環節的各種漏洞,通過復制品得到了勁頭十足的利潤回饋。這些都是為求不義之財,置法律,道德和良知于不顧,肆無忌憚的制假售假,觸犯法律,所以應該堅決打擊這種現象以凈化藝術品市場,還要維護藝術家的合法權益以及市場的良好秩序。因此,藝術復制品也是要在一定的復制技術和版權授予的基礎上得以進行,版權授予是藝術品復制的先決條件。五. 結語
精美的藝術復制品的出現,打破了藝術品只存在精英階層的壟斷,使藝術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對于藝術的態度也從膜拜轉變為了消遣娛樂,藝術的膜拜價值變成了展示價值。藝術復制品的存在意義和價值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因此所含的價值更具有大眾性,并在數據時代的傳播中被大眾了解和追隨。
【參考文獻】
[1] 瓦爾特·本雅明著.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2] 邢莉.現代復制技術對藝術作品的消費及審美的影響[J].美苑,2001,(3).
[3] 陳琳. 解讀藝術復制品[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6
[4] 葉紅 袁輝.淺析藝術復制品存在的價值及貢獻[J]絲網印刷 2012.12.
[5] A·萊辛.藝術贗品的問題出在哪里,載李惠普編.當代美學[M].
作者簡介:成穎(1993-09) 女,漢族,山西晉城人,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工藝美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