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本園通過組織保教人員集中學習、培訓,通過立足園本教研推進各種活動的有效開展,鼓勵保教人員自我反思、不斷實踐,使全體教師全面學習理解《指南》的豐富內涵。同時通過家園聯系,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習《指南》的隊伍中來,形成一個教育內部與外部共同關注和相互配合落實的環境,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努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習;貫徹;落實;指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出臺至今已將近4年,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學習、貫徹《指南》的熱潮。本園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指南》精神,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為目的,以3~6歲兒童發展特點和規律為依據,認真把握《指南》中各學習與發展領域的核心價值,以教育實踐為突破口,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尋求適合的教學方法,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一、 組織保教人員集中培訓、學習《指南》,全面學習《指南》的基本理念、內容框架,明確學習貫徹《指南》的重要意義
為了使全園保教人員都能了解貫徹《指南》的重要意義,認識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目標與任務。首先本園為每位教師分別購買一本《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李季美、馮曉霞主編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組織全體保教人員分層次、多渠道學習領會《指南》精神。例如,組織兩批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參加泉州市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學習《指南》的培訓,組織三批老師參加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還聘請專家來園講座,讓全體教師近距離的學習領會《指南》的精神實質,掌握其基本內容,同時本園也結合園本教研活動定期組織全體教職工開展集中學習。為了檢驗學習效果,還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將書面考試與實踐效果檢驗相結合,保證把《指南》的精神落到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如,2013年以來本園舉行過3期的《指南》測試、1次年段競答、1次片區競賽,并組隊參加街道組織的《指南》競賽,通過不同形式的考核,要求全體保教人員要通讀、精讀、研讀《指南》,并對照《指南》進行工作上的反思調整。通過一系列分層次的集中學習,使全體教師全面了解到《指南》的基本理念、內容框架等。
二、 立足園本教研推進各種活動的有效開展,進一步學習與解讀《指南》的豐富內涵,為實施科學保教提供理論指導
1. 針對學習貫徹《指南》時遇到的困惑,有目的、有選擇地開展園本培訓。如:針對教師對《指南》實施原則的理解上,本園組織了3次的“頭腦風暴”教研活動,以教研組、年級組為單位,以如何理解“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學習發展的個體差異”以及“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如何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為研討話題,鼓勵大家結合保教工作實際進行討論交流,各段老師們熱烈討論、積極發言,在大字報上羅列出具體的操作方法。除此之外,還通過經驗交流會、現場會、各領域教學優質活動評比等方式來幫助教師進一步理解《指南》實施原則的內涵。
2. 分領域學習各年齡段的目標和教育建議,將《指南》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本園組織各年段的老師們系統學習《指南》各領域中各年齡段的具體目標和教育建議,讓老師們進一步了解各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尊重本班孩子在各領域發展的個體差異,對幼兒發展的建立合理期望。如:在教研活動預告中事先布置要做好的各項學習準備內容,教研中老師們通過照片展示、實物展示以及觀察案例分別介紹該班是如何進行環境創設、提供區域材料、建立活動規則等具體落實教育目標的措施,讓老師進一步學習、領會《指南》精神。
3. 通過聽推門課、優質課、公開課等,進一步加強對《指南》的推廣。如,本園分別開展過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健康領域、藝術領域、創造性游戲、區域活動等園本教研活動,采用教師自己備課——片段教學(說課)——團隊交流診斷——二次課例驗證——循環往復的模式,努力為幼兒創設自主學習、游戲化的教育環境,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保教方法措施。活動鼓勵骨干教師先行先試,在活動中引導教師要重視對幼兒行為進行觀察、分析和評價,從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生活習慣等入手,從關注幼兒個體差異出發,從每個幼兒的優點切入,不斷引導幼兒樹立自信心,不斷朝著最近發展區前行,努力將《指南》精神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4. 組織收集教師在貫徹實施《指南》的實踐過程中值得推廣的經驗及成果論文,并匯編成《經驗論文集》。在貫徹實施《指南》的過程中,本園能注重教師經驗材料的積累,要求教師們將參與園本教研中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經驗上升為理論,在日常工作結合教育辦在線投稿,對取得的點滴經驗及時總結并投稿,另外還鼓勵教師每學期撰寫論文、經驗總結、經典案例等并進行交流匯編成冊,以便老師們學習借鑒。
三、 鼓勵保教人員自我反思、不斷實踐,進一步地領會與落實《指南》的豐富內涵,為加強科學保教提供實踐指導
1. 調整作息時間
首先結合不同季節特點,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和作息時間,將生活、學習、運動、游戲等環節盡量安排塊狀的時間表,讓保教人員既能保證每天固定的活動環節又能有根據實際靈活安排時間的權力。如,保證幼兒每天有不少于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上下午分別安排一次戶外體育活動時間,將中、大班的早操統一音樂、統一開始時間,將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延長戶外自主活動,確保每天有1小時以上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以及充足的生活活動時間。其次,集中學習時間、游戲時間等根據本園環境特點、本年段以及本班實際,可以靈活安排在上、下午進行。
2. 優化課程設置
在課程管理和實施中,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規律和特點,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自主學習、游戲化的教育環境,為幼兒提供快樂學習的氛圍。如:在課程管理中能結合《指南》精神調整幼兒一日活動內容,將上午2個集中活動逐步減為1個集中活動,保證每周安排不少于4次大區域活動和3次的創造性游戲時間,給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空間和環境互動。endprint
(1)打造積極快樂的健康教育
一是積極創建功能齊全的戶外活動區域,為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場地保證。二是堅持每天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和1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通過體育游戲、戶外自選、大型玩具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大大提高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三是開展每周一次的大班段每人一繩,中班段每人一球,小班段每人一圈的特色體育活動,保證每個幼兒每年掌握至少一項基本體育運動技能。四是編制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主題性早操,注重體育與藝術有機整合,讓每個孩子都能樂在其中。五是每年舉辦一次“幼兒體育運動節”,將各種基本動作、技能融為一體,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六是挖掘民間體育游戲,有跳格子、踩高蹺、打陀螺、踢毽子,同時開發多種大分區體育游戲,每周開展兩次混班體育大分區活動,讓幼兒通過跨班界、跨年段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游戲,通過形式多樣的戶外活動,促進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鍛煉他們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培養幼兒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愛,同時充分利用同伴間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與不同班級、不同年齡段孩子間的交流交往,從而打造快樂的健康教育。
(2)織造豐富多彩的德育網絡
一是加強愛國主義和文明禮儀教育。本園堅持每周一舉行升國旗儀式,中大班幼兒輪流做升旗手、護旗手并進行國旗下講話,體驗當升旗手、護旗手的光榮和神圣使命。利用節假日定期對幼兒進行愛國愛鄉和文明禮儀教育,宣傳安全知識以及介紹民俗民風,激發孩子的愛國愛鄉精神和集體意識。二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利用“三八節”“母親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開展富有意義的相關活動,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年段活動,如“親子面具制作”、“環保時裝秀”、“晉江小吃”、“DIY賀卡制作”等活動為家長和幼兒提供展示才藝、互相學習的平臺。三是注重培養幼兒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通過舉行幼兒藝術節、早操比賽,舉辦幼兒畫展、建構游戲成果展、童話劇表演等活動,使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特長、能力,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競爭意識、不怕困難、努力拼搏的團隊合作精神。
(3)營造全面和諧的發展空間
為了給幼兒提供多種學習機會和條件,注重各領域之間的互動與滲透,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特點,設置了各種不同的區域,并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讓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操作、大膽嘗試、充分表達。積極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和豐富的物質環境,讓幼兒通過材料操作產生探索的欲望、創作的沖動。為了給孩子騰出更多的區域、創造性游戲等活動空間,學園還充分利用走廊創設成“活動區”,利用四樓活動空間創設大、中班角色、結構游戲專用室等。另外,還從學園美術特色出發,分別創設了美術室和美工坊,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美術操作材料,供幼兒自選創作。每天下午還通過輪流方式向家長開放“美工坊”“閱讀室”,鼓勵家長協同孩子開展親子活動,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功能和各功能室的作用價值。同時,大班段還開展打破班級的大區域活動,通過讓孩子自選活動區活動與不同班級的幼兒和老師進行學習交流,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學園通過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給幼兒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滿足幼兒自主活動的需要,使幼兒的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有效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4)搭建自我服務的學習平臺
為了貫徹《指南》中指出的“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的精神。首先是創設安全的生活環境,為幼兒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如:本園結合《福建省幼兒園保育教育常規管理細則》修訂了《幼兒在園一日常規和工作人員操作規范》,嚴格規范保育員在一日活動的操作流程和活動常規,為幼兒創設安全的生活環境。其次是注重保育員培訓,每學期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保育工作研討,讓保育員明確保育工作要領,在生活環節中不能包辦代替,應以細心耐心的態度觀察幼兒的自理能力水平,注重培養幼兒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如:要求中、大班幼兒每天要自己從冷水杯中倒水喝,要求大班幼兒自己清洗杯子,自己用完的生活、學習、游戲用品要自己收拾整理等,在呵護幼兒的同時促進其自理能力的提升。第三是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定期開展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防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開展地震、消防、防暴、防恐等安全演練,有意識地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安全意識,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識,掌握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等安全常識。
四、 做好家園聯系工作,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習《指南》的隊伍中來,形成一個教育內部與外部共同關注和相互配合落實的環境
本園注重家長工作,努力構建社區、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協同家長共同成長。如:《指南》發布后,本園每年都分別組織了大、中、小段的家長來園接受《指南》的學習培訓,開展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以及各種形式的家長交流活動,向全體家長宣傳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體驗和感受幼兒在園學習的主要形式和內容,讓家長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目標與任務,為提高3~6歲兒童的教養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同時通過家長座談會、家教經驗交流會、家長開放日活動、親子活動等形式,開設“家長短信平臺”、“班級微信平臺”“幼兒園網站”和發放家長問卷等形式,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另外通過家訪、電話聯系、面談、家教園地(園、班)、班級QQ群等多種聯系方式,不斷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多種手段、形式的引導,95%以上的家長都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動配合學園工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劉美智,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