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教育領域的新生事物,新疆中外合作辦學的就業存在社會認可度低、學生就業意識薄弱、專業設置和地域特色結合不明顯等問題。規范合作辦學體系,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加大宣傳,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合作辦學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新疆中外合作辦學;就業;問題原因及對策
就業問題一直是近來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中外合作辦學院校的增設和畢業生的增多,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進入人們的視線。新疆由于其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不高,此地區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就業問題亟待關注。
一、 新疆地區中外合作辦學培養的畢業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社會認可度低,就業難度偏大
一般情況下,企業、家長、高校都存在著對合作辦學的辦學性質、辦學理念和辦學效果了解得不清楚的狀況,尤其在新疆。只知道合作辦學是在國內上2~3年,再到國外去讀1~2年,對于學生能夠拿到什么文憑、能夠學到什么特長、與普通院校畢業生相比具有哪些優勢都不清楚。導致學生畢業求職時對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認識不清楚,不能很好地推銷自己。同時由于中外合作辦學沒有形成社會認可的品牌效應,導致疆內企業對該類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和畢業生持有的國外文憑不予肯定。
(二) 學生就業意識薄弱,缺乏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
合作辦學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有四種:出國留學、出國就業、國內就業、國內深造。但是中方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出國深造和國外就業,在招生和辦學中把出國留學和國外就業作為吸引學生的亮點,導致學生在學習期間把出國作為大學的終極目標,一切為了出國做準備,忽視了大學應有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更沒有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 專業知識對接不暢,國內升學壓力大
國外的教學理念中對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相對較低,教學中教師更注重鼓勵學生自主拓展和探索,但由于中國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自主探索和拓展的能力有限,導致教學效果并沒有預期的理想。外方的課程更注重實用性,和同專業國內的學生相比,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會更強,但是在國內考研中,這類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掌握上和同專業學生有一定的差距。
(四) 專業設置和地域特色結合不明顯,導致結構性失業
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帶動下,新疆正在發展成為連接中亞與我國的重要的橋梁和通道。合作辦學模式培養的既懂俄語又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才正是目前新疆發展急需的。但是目前,在新疆開設的合作辦學的項目面向英語國家的較多也較成熟,面向中亞等國的俄語類專業自2014年才開始開辦,培養的畢業生數量很少,還不能滿足新疆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
二、 進一步做好新疆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就業工作
(一) 依靠政府政策,規范聯合辦學體系,建立促進畢業生就業的長效機制
政府一方面應努力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應該制訂出詳細、完備的規章制度,通過正面引導和負面取締兩方面的約束機制,促進中外合作辦學的制度化、規范化。通過取締一些非正規的聯合辦學形式,形成統一規范的聯合辦學體系,保證聯合辦學的質量,維護聯合辦學聲譽。
(二) 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就業渠道
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充分了解和接受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了解其人才培養目標。與此同時,中外合作辦學需積極在境內外選擇合適的實習基地。將學生派往境內外實習基地,使其充分地利用寒暑假以及課程實習階段的時間來更充分地理解以及掌握書本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這樣便可以使學生對未來的工作環境有更加感性的認知。而且認知是雙方的,通過多屆畢業生在合作單位的實踐,也能夠提高企業對合作辦學學生實踐能力的認可。此外,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也不失為提高就業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 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做好針對性就業指導
合作辦學機構應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責成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把就業工作放在與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對合作辦學學生的就業指導應更具針對性。與此同時,負責合作辦學學生的就業指導教師除應具備普通高校就業指導教師應掌握的素質外,還應熟悉國外合作大學入學的條件和流程,了解國際化公司對人力資源的素質需求,以滿足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就業多元化的需求。
(四)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轉變就業觀念
中外合作辦學的核心在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合作辦學價值的體現則為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是推動畢業生就業的硬實力。就當前現狀而言,合作辦學機構需有針對性地做好長遠的學科發展規劃,將人才培養作為合作辦學必須堅持的原則,提高中外合作辦學層次和準入門檻,充分整合并利用優質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管理水平,從硬件和軟件方面提高合作辦學的質量。合作辦學的學生應把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作為大學學習的目標。
三、 小結
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教育領域的新生事物,伴隨著中外合作辦學的誕生和發展,由中外合作辦學引發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都成為教育領域值得研究的課題。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一個就業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我國人才發展戰略的問題。政府要在政策上規范管理,有所傾斜,在體制上不斷完善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社會也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接納這種新時代下的產物。學校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不斷加強和提升就業指導水平,為學生做好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就業咨詢和指導。只有抓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中外合作辦學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好。
參考文獻:
[1]韓琳琳.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J].市場研究,2013,06:30-32.
[2]吳越.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研究——以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為例[J].理論觀察,2010,06:131-132.
[3]丁西霞,趙滿華.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初探[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149-150.
[4]尹曉菲,李向暉.論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就業的特殊性[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06:50-51.
作者簡介:李海燕,新疆農業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