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理需要實踐的檢驗和驗證。以動手能力為培養目標的課堂教學,是新課改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和關鍵點。探究教學應與課堂教學一脈相連,相互貫穿,以此更好地達成新課改有效教學要求和課堂教學目標預設等諸多方面的預期,推動學生主體在科學探究、高效探究征程上行穩致遠。本文作者以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這一主題,從三個方面做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運用;探究能力
真理需要實踐的檢驗和驗證。學生所得的學習素養、學習技能,需要通過動手實踐這一路徑不斷地打磨和雕刻,才能得以實現。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動手能力為培養目標的課堂教學,已成為新時期學科教學的主旋律和關鍵點。探究式教學作為培養和訓練學生主體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為重要目的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廣泛的應用和實施。常言道,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筆者以為,探究教學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脈相連、相互貫穿,如何實施好開展好探究式教學這一模式,更好地達成新課改有效教學的要求和課堂教學的目標等諸多方面的預期效果,則需諸多教師予以深入、深刻的實踐探索和專題研析,以此最大程度放大探究式教學的效應。鑒于上述的認識和體味,本人謹在此以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這一主題,從幾個方面做簡單的闡述。
一、 注重寓探究教學于新知教學中
新知教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增長知識素養、提高認知水平的重要渠道。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直接告知、灌輸的新知講解教學方式,難以體現學生主體特性,難以突出學生能動潛能,對學生主體探究認知能力效應難以顯現,不能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而新課改下新知教學活動,更注重于對初中生主體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時,要將新知教學活動與探究教學模式統一起來,融合起來,在講解數學概念、定義或性質、法則、定理等進程中,滲透進探究式教學方式,組織初中生圍繞新知的重點難點或探究學習任務,開展有目的性、針對性的動手探、動腦思等實踐操作活動,并在教師的全程悉心指引下,更加有序、深刻地動手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點深層要義,實現知識點內涵與探究能力的雙提升。如在菱形一節課“菱形的性質”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該節課“正確全面了解和掌握菱形的特征和性質”等講解重點以及認知要點,為達成預定教學目標,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滲透進新知講解環節,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師:組織學生開展“做一做”,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菱形。
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將一個矩形的紙對折兩次,沿圖中虛線剪下,再打開”步驟進行動手探究活動。同桌之間互相幫助。
師:引導學生從邊、角、線及對稱性方面進行探討。并提出如下幾個問題:1. 從邊來看(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2. 從角來看(對角,鄰角間有什么關系)?3. 從對角線來看(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4. 對角線分得的每組對角有什么關系?5. 菱形是中心圖形嗎?如果是,對稱中心在哪里?6、菱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那么它有幾條對稱軸?對稱軸在哪里?對稱軸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生:進行小組討論,試著回答問題。
師:學生可能先大膽猜想或根據問題的提示,進而通過折疊、旋轉各自手中菱形來推理驗證自己的猜想,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合情的方法,老師應給予鼓勵與肯定。
生:小組交流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質:1. 菱形邊的性質。2. 菱形角的性質。3. 菱形的對角線的性質。4. 菱形對稱性。
上述以探究思考為主要手段的新知教學進程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后,利用學生獲取的知識儲備開展合理深入的研究,同時組織他們開展大膽的猜想和預測,實現了新知講解和探究實踐的兩不誤、兩促進。
二、 注重寓探究教學于問題探析中
問題講解是數學課堂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環節,教師在此環節教學中需要付諸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腦力。教育實踐學認為,問題教學其本質就是數學探究能力素養的具體反映。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問題教學中特別是探究解析思路及其解答方法進程中,要滲透和融入數學探究式教學方式,組織和指導初中生圍繞問題的條件、解答的思路以及解題的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思考、綜合等過程,從而幫助和推動初中生在問題探究的進程中實現問題的有效解答和探究能力的有效訓練。如“求方程x(x-2)+x-2=0的解”問題講解中,教師圍繞該問題解答要求,組織開展探究分析活動,學生分析認為:“本題考查了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就解題思路指出:“先利用提公因式因式分解,再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x(x-2)+(x-2)=0,∴(x-2)(x+1)=0,∴x-2=0,或x+1=0,∴x1=2,x2=-1。”教師最后予以點評,指出:“利用因式分解時要注意不要漏解,直接把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來進行解決即可。”在該問題教學進程中,教師為初中生充分分析思考和探尋解析提供了有效充足的時間,并在教師的指點強調下,實現探究解析問題能力的顯著提升。
三、 注重寓探究教學于指導評判中
筆者以為,教師肩負著指導評判學生學習成效的職責,在具體實施進程中,教師應與時俱進,創新和變換指導評判方式,將初中生引入其中,指導和組織初中生結合自身學習體悟,進行探究式教學方式為主要內容的思考和研析活動,認真分析和研判他人學習或解題的過程與自身存在的差別,深刻自省、認真剖析,進而形成更為科學完備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
以上是本人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簡單論述,還望同仁積極參與,為有效教學方式高效運用提供科學參考和睿智建議。
參考文獻:
[1]陳淑霞.新課程理念下農村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3).
[2]李紅.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
[3]焦冬勤.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的措施[J].教育:文摘版,2016.
作者簡介:周鈞,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馬甸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