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全+石華??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新的教學理念也在快速的推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陳舊的觀念,推動新理念下的互動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多種原因,開展互動教學模式的初期階段,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和不足,教師因為對新的教學理念了解不夠深刻,在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本文將針對新理念下高中政治課堂中互動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政治;互動教學;構建研究
一、 前言
現代教學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現階段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在傳統的教學中更加注重教師的地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只是一味地在政治課堂上聽講,學習過程中也沒有任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互動,長時間下去,很多學生對高中政治的學習失去了興趣,教學效率逐漸下降,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構建互動教學的模式至關重要,讓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互動交流,共同推動新理念教學向前發展。
二、 互動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教學觀念的問題
教師無法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在以往高中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簡單機械的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還是以自身為主導來進行教學,課程中基本不會和學生之間產生溝通。因為新理念教學對以往的教學方式沖擊較大,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念無法迅速的完成轉變,還在堅持一些陳舊的教學習慣,比如在教學中還是采取提問獎懲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教師提出問題以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思考,讓學生來解答問題。在一般情況下教師通過點名指定學生來進行解答,或者是學生自覺舉手來對問題進行解答。這樣的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已經無法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了。如果教師不轉變教學理念,改變課程中的主導位置,平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互動教學也就只是存在的一種形式。
(二) 教師能力的問題
新理念的下互動教學模式必須具備平等、自由、開放的特點,只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學生才會去獨立的思考問題,激發自身的創新思維。只有在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才可以大膽地發表創新性的意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學生的思想偏離教學內容。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來控制課程的節奏。其中很多教師在這方面的表現不太理想。還需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在新理念下的互動教學開展以來,有些教師因為教學經驗比較淺,自身能力不足,所以對新理念互動教學模式比較抵觸。
三、 新理念下互動教學措施
(一) 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新理念的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要積極的完善自身專業知識,加強對新理念教學的認知。拋棄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理念,正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中心的新教學理念,政治課程中教師要積極組織互動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來和學生進行互動,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課程中要設置有趣味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地開展自由討論學習,發表對學習問題獨特的見解,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都能輕松應對,同時幫助教師促進自身素質的增強。
(二)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是學生的一個重要時期,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思維相對活躍和前衛,對各種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快,也富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在高中政治課程之中,一旦遇到較為抽象的理論和知識,就是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的設計,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例子,來加深學生對高中政治理論的理解。比如在《征稅和納稅》的教學中,教師先為學生講解,在畜牧過程中會加強溫室氣體的排放,當國家通過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時,政府就會對畜牧業設立相應的排放稅,也就是“屁稅”。面對這個有趣詼諧的語句,學生自然會感到十分有趣,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在高中政治課程中教師要多設計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的提問,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輕松快樂。
(三) 構建輕松的互動教學環境
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多進行溝通配合,讓師生之間的始終維持良好的關系,教師要放下自己威嚴的教學態度,調整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與學生站在一個統一和平等的層面上,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配合學生的學習,甚至做學生的好朋友,這樣在政治課堂上進行教學工作才會更加順利。互動過程中學生也會更加積極地投入,教學環境和諧度也會增加,體現出教學高效率的一面。
四、 結語
總結全文,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在新概念理論的影響下,高中政治課堂如何構建互動教學的模式,在面對枯燥和復雜的高中政治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和優化教育教學方法,充分提高學生對政治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不斷的交流和互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素質發展,為我國的教育教學提供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王海云.談新課改下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使用[J].學理論,2015(27).
[2] 歐陽和森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
[3] 丁麗霞.如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推進創新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6(20).
作者簡介:寧安全,寧夏平羅中學;石華,平羅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