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各個課程的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方向。美術教育雖然不是基礎性學科,但為學生向綜合型人才方向發(fā)展打下牢固的基礎。美術評價是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所做的評價,也是加強兩者聯(lián)系的橋梁。評價方式多種多樣,最傳統(tǒng)的還是以批改作業(yè)和考試為主,但是這兩種形式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本文主要致力于探討和研究出更為全面,也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小學美術評價方式。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評價
引言
美術教學評價是老師了解學生的主要途徑,因為一個老師帶的學生比較多,限制了老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對于小學美術課程來說,老師的評價是建立在對學生的作品有了基本把握的基礎上的。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通過學生課堂表現(xiàn)和繪畫作品很容易明確該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及繪畫水平。因此他的評價可以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fā),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有更清晰的發(fā)展方向。然而,盡管在現(xiàn)代教育中,老師已經(jīng)越來越關注到學生,但是對其的評價還延續(xù)了傳統(tǒng)教育中的不足,比如對學生的學生過程不重視,只從結果角度去評價。不僅忽視了美術教學評價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影響,也忽視了自己的評價方式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的其他負面影響。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關于小學美術評價方式的幾點建議。
一、 減少理性約束,提高感性評價
小學美術教育處在教育的初級階段,每個學生接觸繪畫的時間都不長,甚至很多學生還沒有掌握繪畫的基本能力,因此單從其繪畫作品上是看不到他的優(yōu)勢的,這就需要老師對他的課堂表現(xiàn)多加關注,適時引導。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年級低的小學生,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不強,對老師有很大的依賴。他們會單純地認同老師的所有觀點,因此老師應該注意到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評價時盡量避免使用直接描述“好與不好”等類似的詞匯。小學生還處在新生和發(fā)展的階段,能力和水平都沒有定型,每個人都有還未挖掘的潛力。因此,老師在評價時可以感性一點,美術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沒必要完全理性地對待。例如:對于那些繪畫能力有欠缺的學生,老師首先應該觀察其課堂表現(xiàn),如果他對美術有興趣但能力不足,就要多鼓勵他,對他的作品表現(xiàn)出贊賞的態(tài)度,將不足放在次要的位置并委婉地提出來,讓他產(chǎn)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從而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如果他本身對美術就沒有興趣,老師也要耐心地引導,找到他沒有興趣的原因,對癥下藥地進行引導和評價,幫助學生找到興趣。小學生還褒有著很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天是紅的,樹是藍的等,在這些問題上,老師更應減少理性教學,避免過早地扼殺掉學生的想象力??傊?,對小學生的美術評價,要看到其作品中的閃光點,不要過于嚴苛和理性。
二、 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
在小學教育中,美術不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其他基礎性學科的地位重要,它更多是起到對學生學習生活的一種調(diào)節(jié)和放松作用,因此不受學校重視。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畫畫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學生通過畫筆來表達自己,這種表達盡管在老師眼中顯得幼稚和不成熟,但卻是他們內(nèi)心想法的一種展現(xiàn),作為老師必須尊重。從這個角度來說,美術教育的學習成績是不重要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的主要作用應該是幫助和引導,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通過繪畫來描述和表達自己。不要簡單給學生貼上優(yōu)秀、中等、不及格的標簽,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了解學生目前的程度和狀態(tài),從其他角度評價學生,看到學生的努力和進步。例如:在教學活動中開展一些作品展,讓學生挑選出自己畫得最好的作品參與展覽,把多個作品放在一起,學生也可以了解更多同學的情況,也會對自己以后的繪畫有所啟發(fā)。最后,從多個角度評獎,包括“創(chuàng)意獎”“色彩獎”“內(nèi)涵獎”等。除了個人獎之外,還可以設立一些“小組獎”“集體獎”等,鼓勵學生之間加強合作,增強集體榮譽感。對于沒有獲獎的學生,老師也不要忽視,應提出相應的口頭鼓勵,這會使他們更加努力,讓他們感受到“我雖然和別人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我再努力一些,下次也能獲獎?!?,從而使自身得到更快的進步。
三、 融入多元的評價主體
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相對明顯。由于美術教育沒有統(tǒng)一量化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老師在評價中可以顯示出更大的自主性,同時也為其他評價主體的融入提供可能。當然,即便融入了其他評價主體,老師的地位還是不可動搖的,因為就美術教育而言,老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學生情況的人,他的評價最為中肯客觀,參考價值更大。融入其他評價主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對自己能力的判斷,也幫助學生從更廣泛的范圍獲得肯定。還是上文提到的作品展,除了老師評價外,就可以加入學生的評價。小學生的思維還是很感性的,他們喜歡哪個就說哪個好,也是從兒童的角度對兒童的作品作出評價,縮小了評價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另外,也可以隔一段時間邀請一些家長參與到學生作品的評價中來,從家長的角度給出評價。一方面,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果以及孩子的成長,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獲得家長的肯定和贊揚,使他們有更大的自信去學習繪畫,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
四、 結束語
小學美術教育是對學生藝術教育的啟蒙,而美術教育評價是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豐富的小學美術教育評價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對美術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在培養(yǎng)學生繪畫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表達自我的能力、集體合作的能力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柳萍萍.淺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多維評價[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61+167.
[2] 李瑞.改革評價機制,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小學美術評價機制的改革創(chuàng)新[J].美術教育研究,2016,(16):121.
[3] 閆曉晨.淺談小學美術作業(yè)發(fā)展性評價方法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2):322.
[4] 劉雪梅.淺談小學美術的多樣性評價[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171.
作者簡介:陳俊蘭,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海市海勃灣區(qū)第四完全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