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董
【摘 要】在現代法律中,民事訴訟法和司法屬于極其重要的構成內容,在完善我國法律制度和構建法制社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勢,這已經得到了社會大眾的高度重視。通過對民事訴訟法的目的進行分析,旨在公平、公正地解釋諸多民事訴訟現象,通過司法程序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施保護。而對于司法作用來說,可以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發揮出人權保障作用,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目標。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目的;司法;作用
現階段,對于民事訴訟法和司法來說, 在我國法律體系建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已經成為了實現法治社會建設目標的重要舉措。在我國法律界中,要想將民事訴訟法和司法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必須要對民事訴訟法的目的進行深入分析,還要充分發揮出司法的作用,加強法治社會的構建,保護人權,獲得人民群眾高度的滿意度,發揮出法律保護和服務人民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民事訴訟法的目的與司法的作用展開深入研究,以供相關人士的借鑒。
一、民事訴訟法的目的
對于民事訴訟目的來說,屬于當事人運用民事訴訟制度目的和國家確立民事訴訟制度目的的結合體,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但是也存在著矛盾現象。民事訴訟目的學說,必須要做到最大程度地解釋諸多民事訴訟現象,滿足真實性和合理性要求,使當事人運用民事訴訟制度目的和國家確立民事訴訟制度目的有機結合在一起。對于現有的權利保護說、維護法律秩序說等相關學說,大都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其原因大都是因為其理論模型較為簡化【1】。基于糾紛產生和解決過程的視角進行分析,針對民事訴訟現象,出現了“司法保護說”,認為當事人參與民事訴訟的目的,就在于要借助司法程序來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而對于不合法主張,要實施相應的保護和支持。這一學說與民事訴訟實踐相符合,實現了兩種民事訴訟目的的整合,進而進一步完善民事訴訟制度。
二、司法的作用
(一)有利于化解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可以看出,要想切實維護好全國各組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要高度重視維護國家安全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中,已經明確指出要樹立高度的憂患精神,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一般來說,在政法機關中,司法行政機關屬于極其重要的構成內容,其優勢就在于密切聯系群眾、維護國家安全以及化解風險等,其先導性預防作用極其顯著。
現階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化的帶動之下,在社會穩定的諸多影響因素中,人民內部矛盾是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必須要加強法律手段的應用,不斷調節社會關系。根據政法工作思路進行深入分析,已經實現了向事前預防的順利過渡,通過開展司法行政工作,有助于將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并維護社會穩定和和諧。在新形勢下,首都司法行政系統必須要不斷提高隊伍的防范風險、預測情報信息以及化解社會矛盾等,充分發揮出司法行政的先導性預防作用。
(二)有利于將司法體制改革的創新性驅動作用發揮出來。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要高度重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想促進新時代政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要加強政法工作體制機制建設。在司法體制改革中,司法行政改革是極其重要的一項構成內容,對于律師、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共同構成了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對于司法行政改革來說,可以不斷提高司法體制改革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保證較強的司法公信力,構建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
現階段,首都司法行政系統在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中保持著較高的熱情,積極推進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比如保障律師依法辯護、完善訴調對接機制等,實現了司法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確保司法審判效率的穩步提升,并且將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內涵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體現出了公正和效率的高度統一。比如根據中央政法委關于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總體部署可以看出,北京市一共出臺了包括11個領域改革頂層設計在內的文件113個。
但是,在司法行政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所以必須要進行不斷探索和實踐,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深化司法行政改革,明確司法行政管理體制,形成系統合力,將各項改革措施貫徹落實到位【2】;并加強法律服務行業事中、事后的監督和管理,確保法律服務水平的穩步提升。同時,還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發揮出現代科技的驅動作用,創建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三)有利于體現出人民法律需求的有效性供給作用
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建設人民美好生活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問題。對于司法行政工作,尤其是公共法律服務,必須要積極承擔責任。對于司法行政機關來說,必須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幸福感。
以北京為例,對于首都司法行政系統,必須要貫徹落實好“以人民為主”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民生福祉,積極構建“446”公共法律服務體系(446主要是指1248熱線平臺、網絡服務平臺等4大服務平臺,4級服務網絡主要包括市級法律服務中心、鄉鎮法律服務站等,6大工程主要包括法律服務利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等)。通過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將公法律服務領域拓展開來,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提升上來,進而滿足人民群眾的內在需求。
三、民事訴訟法目的和司法作用之間的關系
(一)司法制度和人民法院的審判權
對于我國司法制度來說,在國家法律規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所有的實體和程序法律規范必須要借助司法制度。在我國司法制度中,人民法院可以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可以行使檢察權,以此來體現出司法制度的作用。司法權的行使在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3】,但是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在于在民事訴訟中,對于民事訴訟權利分配來說,其形式主要包括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和當事人行使訴權,而人民檢察院具有高度的法律監督的職能。
(二)人民法院審判權和民事訴訟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中,一些學者認為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之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屬于,屬于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
通過對民事訴訟概念的分析,雖然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審判權,但是要想正確行使審判權,當事人必須要向人民法院提出權利保護請求,在審判權和當事人請求權的相互作用下,可以促進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
由此可以看出,在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審判權過程中,必須要借助民事訴訟形式,而民事訴訟程序的正確行使,又必須要得益于人民法院的審判權和當事人的請求權。所以說,通過民事訴訟制度目的的設置,要將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權和當事人的民事請求權結合在一起。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法律建設中,民事訴訟法和司法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要對民事訴訟法目的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全文來看民事訴訟法旨在借助司法程序來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而對于不合法主張,要實施相應的保護和支持。同時,還要注重司法行政作用的發揮,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姜保忠.民事訴訟法視野下股東訴訟案件類型化研究——以《公司法解釋(四)》為中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5(05):83-90.
[2]于海旭.我國民事鑒定證據制度的困境與出路——以鑒定不能為視角[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43-48.
[3]李廣宇.論仲裁裁決不予執行制度——基于新民訴司法解釋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