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霞
【摘 要】文章從人才培養現狀出發,分析建立會計專業“目標定位—內容設置—創新考核”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系統研究會計專業教育培養各個環節的相互關系,探討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內容設置的合理性和實踐創新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創新
高職教育承擔著向社會輸送高層次實踐型人才的重任,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國家對高職教育各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和要求都在日益提高,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給會計專業人才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對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方面,近年來國內高職院校的數量和招生人數急劇增多,以致出現畢業生“供大于求”的現象;另一方面,現代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錯位的現象反映了高職教育會計專業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定位—內容設置—創新考核”三位一體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提出
會計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之一,在注重理論知識教授和強化實踐環節的同時,更要加強基于實踐的創新能力培養。而現階段,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則過分強調就業導向而不注重基礎知識的培養等,創新力培養必須建立在基礎教育和實踐基礎之上,二者均不可或缺。
在我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從培養“技術型人才”逐漸轉變為“實用型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對于會計專業而言,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會計專業基礎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模式方面的研究,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要求并不明確,開展高職教育會計專業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對于建立可持續性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會計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目標定位—內容設置—創新考核”會計人才培養體系
“目標定位—內容設置—創新考核”會計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以職業素養及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專業課程設置結合職業考證課程教學,推行“一中心,兩基本”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一中心”是指以培養會計專業人才,強化會計人才的職業技能訓練為中心。
“兩基本”其一是指實踐教學過程中,建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基礎技能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財務軟件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其二是通過增加計算機及其他基礎課程的學習力度使學生掌握更廣泛的專業拓展知識,通過參加會計技能大賽以及創新創業大賽,鍛煉學生的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專業能力以及創新創業的擴展能力。
通過深入行業調研,在明確了會計崗位基本技能、崗位核心技能及職業拓展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不忽視學生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分為三個過程。
(一)第一階段:第一學年基礎課的學習
本階段主要學習職業素質類的課程和會計專業基礎課,會計手工做賬、會計基礎、珠算與點鈔等基礎類專業課,以及針對該類基礎課開設的實訓項目。該類課程的教學,融合了教學、學習、練習為一體,把崗位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學中。學期末一周的實訓課程通過企業老師的指導,學習處理一些簡單的會計業務,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業務生產流程和經濟業務核算,能夠從事一些簡單的會計事務工作。
(二)第二階段:第二學年會計崗位技能培養
本階段主要學習經濟法基礎、成本會計、會計軟件應用、統計學、財務管理、納稅實務、行業會計、經濟學原理、創業基礎等專業課程,以及崗位技能訓練:財務會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財務軟件綜合實訓等。第三學期末引進會計師事務所或者代理記賬公司進行為期四周的會計綜合實訓,使學生通過某一具體會計崗位的實際操作,鍛煉崗位操作的基本技能。第四學期的專項技能強化階段,加強對學生技能強化,以及就創業指導。
同時由于大二學年專業知識的多樣化鼓勵并帶領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各項比賽,例如“福思特杯”大學生會計手工技能大賽,“衡信杯”大學生財稅技能大賽,“新道杯”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
(三)第三階段:企業頂崗實習
本階段利用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收集人才需求,確定學生實習崗位(擬就業崗位),學生去合作企業頂崗實習,學校和企業各安排指導老師,共同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過程考核,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動手能力、敬業精神、環境適應能力。
三、“目標定位—內容設置—創新考核”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意義
“目標定位—內容設置—創新考核”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旨在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熟悉出納、報稅、成本核算、會計、審計等崗位業務,熟練掌握現金收支、會計核算、納稅申報、成本核算、年報審計等日常經濟業務處理的操作技能,熟練掌握手工賬務處理及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能勝任出納、會計、審計等工作崗位,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創新型會計人才。
(一)緊跟時代步伐培養符合要求的會計專業人才
會計人才需求的方向由財務會計轉向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利用財務會計信息基礎之上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會計工作,它對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通過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改革來提高其服務能力,企業對會計工作的理解由單一的記賬算賬上升到為企業利潤和決策者提供建議與相關信息決策。
(二)促進會計專業考核形式多樣化
單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考核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中心,以職業崗位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的需求為標準進行課程考核方案的設計實施與考核。要避免單一的理論知識考試形式,嘗試將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大綱與會計專業技能證書相接軌,實行“以證代考”、“以賽代考”等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的被動、孤立、封閉的會計教學模式,提高會計課堂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總之,通過對“目標定位—內容設置—創新考核”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在教學中堅持“理論夠用,重在實踐”,改革創新教學方法,為經濟社會培養更多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高素質操作型會計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社會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對會計教學進行改革是必然的,無論是對學校,對學生,對企業,對國家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梁瑩.淺談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12):38.
[2]馬波.高職高專會計信息化專業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J].電子商務,2012(11):89.
[3]田意穎.探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J].經貿實踐,2017(21):322.
[4]王瑩.會計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 (11):255-256.
[5]李丹.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教育,2018(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