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林楠
【摘 要】“校園足球”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而言可謂是一個熱門話題。本文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運用多種科研方法,以高效的工作作風,發揮團隊研究優勢,在較短暫的時間內完成這一課題的研究。就各高職院校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思路和步驟方面提出“一個認識,六個堅持,四個保障”的觀點。就整體推進高職院校校園足球的模式方面提出建立適合于我區高職院校足球競賽機制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足球;發展取向;模式研究
一、前言
以2014年11月26日全國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為顯著標志,我國足球環境開始逐步恢復常態,各地政府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已成為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主旋律。解讀國家下定決心,花大力氣全力推進校園足球事業的深刻內涵,我們認識到:大力推進校園足球事業,其現實意義不僅因為足球運動可以強健高職大學生的體魄、培養頑強的意志,還可以培養團隊協作和大局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其長遠意義在于是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地區人文形象,增加地區影響力及地方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推進我區高職院校校園足球發展的取向
對此,我們提出“一個認識,六個堅持,四個保障”的觀點。
(一)一個認識
從體育學科的范疇講,足球僅是球類運動項目中的一個單項;從學校體育的概念說,足球僅是體育教學的一一個內容。如今,國家為什么如此高度重視足球運動,并把足球冠以“校園”這個名詞大力推進,其深刻含義應該從歷史文化的積淀,從足球運動本身的功能,從足球競技在國際體壇的地位,從足球水平對國家政治經濟的隱形作用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和認知。作為管理者和專業人士在貫徹落實《推進計劃》的同時,應持有高度的認識,正確處理校園足球與學校體育點與面的辯證關系。校園足球不能替代學校體育,學校體育不可缺少校園足球。只有重點培育,全面開花,才是實施《推進計劃》的必由之路、希望之路、成功之路。
(二)六個堅持
堅持以“先培育,后發展”的基本原則。
堅持“院長負責制”的一把手工程。
堅持用教科研指導校園足球實施的科學方法。
堅持以點帶面突出特色的培育模式。
堅持普及與提高有機結合循序淅進的發展戰略。
堅持樹立資源整合共同推進的新思想和新觀念。
(三)四個保障
1.管理保障
2.政策保障
3.安全保障
4.經費保障
三、模式
(一)學院模式
1.從體育教學入手,讓足球重返課堂。
2.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廣泛開展趣味足球運動。
3.建立學院足球兩級競賽機制,推動普及向高水平發展。
4.組建學院男女足球代表隊,積極參與區內外大型賽事.學院足球代表隊是學院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
5.組建和培養一支懂足球,會教學,通業務的結構合理的校園足球指導團隊。以體育教學部現有師資隊伍為主,通過招聘的辦法在學院范圍選拔有足球基礎的教職工,經過短期培訓或外請專家講座,以及傳幫帶等形式不斷提高帶隊能力、訓練水平和裁判水平。
6.加快校園足球場地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二)整體模式
1.自2015年我區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以來,高職院校足球比賽作為全區大學生運動會一個組別至今已舉辦過七屆。縱觀歷屆賽程,參賽院校少,水平差、成本高、“賽值低”是對其總體點評。盡管全區高職院校的數量是本科院校的一倍之多,但歷屆參賽院校不足50%;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職院校學制三年,且無體育特招生,所以可用球員資源匱乏;與本科院校的“特招與本碩連讀”等體育優惠政策無法攀比;
第二,高職院校分散是我區地域特點所致,無論賽事舉辦地在哪個盟市,勢必有2/3的高職院校加大參賽成本,而因經費制約參賽的院校比比皆是;
第三,盡管在大學生足球賽制中高職作為一個組別同級競技,但排名賽的結果對未進入錄取名次的院校毫無價值,甚至會產生消極影響,即“賽值低”的含義。
除此之外,在校人數的比例,地區院校數量,場地設施條件,訓練水平和周期等主客觀因素均是制約高職院校校園足球整體發展的現實問題。
我們認為:積極推進我區高職院校校園足球發展是未來較長一個時期學校體育的重點工作,在大力提倡“重在參與”的同時必須應建立一個科學而合理的競賽機制,并把它真實地轉化為激勵機制和推進機制。
2.改革高職院校足球競賽機制是推動其校園足球快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舉措。在總結、調研、借鑒、參照的基礎上,我們提出我區高職院校足球競賽機制改革建議。要點如下:
1)設計思路:高職院校足球比賽分地區選拔、區域聯賽和總決賽三級(或二級)賽制。
2)區域劃分:簡稱“三區一直”。東中、西三區各含“一盟三市”。東部區城含: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中部區域含:錫林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西部區域含: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一直”是指教育廳直屬四所高職院校: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化工學院、內蒙古電子信息學院、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3)賽制管理:
a作為主管部門和自治區大學生體協應大力扶持和推進高職院校足球賽制的改革,建立與地方教育局或體育協會的管理體系,加強對高職足球新賽制的管理和具體指導。
b.地區選拔賽由本地區2018年大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最好成績的院校承辦,之后改為本地區冠軍隊院校承辦。
c.區域聯賽由“一盟三市”和“一直四校”的高職院校輪流承辦。d.總決賽由“三區一直”的區域聯賽冠軍得主院校率先承辦,之后改為區域各院校輪流承辦。
e.每級賽制均采用循環制,每場比賽必須決出勝負;名次按比賽積分、比賽勝負、凈勝球、得失球率的順序依次排列。
4)總決賽球隊組建:區域聯賽的冠軍隊代表區域高職院校參加總決賽,但球隊必須吸納區域其他院校1名教練員和2名優秀運動員加盟,加盟的教練員作為助理同冠軍隊教練員組成訓練團隊,同時負責本校加盟球員的日常管理。
5)參照“自治區全運會體工大隊隊員管理辦法”,體育類院校按戶籍地向區域冠軍隊輸入3名優秀球員直接參加集訓和比賽。
6)從2019年起,每年賽季為:5月上旬開始地區選拔賽,一周之后開始區域聯賽,兩周之后開始總決賽。
7)區域聯賽各高職院校的比賽成績同區域冠軍隊一樣享有總決賽的比賽結果。
四、結論
“校園足球”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而言可謂是一一個熱門話題,如果說它是一項事業對于作為體育傳統項目一直開展的學校是一種新的動力;如果說它是教育評價體系中的一個內涵對于剛剛起步的學校則是一個新的課題。近年來,我區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人才方面可謂起步晚,進步快;但在學校體育方面相對滯后是不應回避的客觀存在。而對于“校園足球”這樣一個新的課題,從層面上高職院校沒有可比性,從機制上高職院校存在盲目性。而我們開展“推進高職院校校園足球發展取向和模式的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觀點和建議,旨在:解放思想,審時度勢,剖析瓶頸,打造特色。
【參考文獻】
[1]衛平來.校園足球活動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2010.31 (4)
[2]黃德沂,丘樂威,焦峪平.完善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培養體系的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