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 要:高中語文作為高考的重要科目,如何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教師們密切關注的問題。尤其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也逐漸出現。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最終的目標都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語文水平?!皩Ψ终n堂”作為一種新型模式,可以給現階段教學工作提供關鍵的參考和借鑒,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對分課堂;高中語文;教學模式
一、 引言
對分課堂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獲得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機會。而對于高中語文來說,如何具體開展需要有很多注意的地方,如何能獲得更完善的優化和創新也是目前教師們需要重點考慮的。本文通過對分課堂的本質分析,提出了相關的實施方式和框架,為今后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二、 對分課堂產生的原因和現狀
我們從近年來的高校課堂當中,可以看到一些明顯的問題,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逃課的情況。且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為教學工作本身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仍然習慣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顯得非??菰铮虼苏n堂改革也是勢在必行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講授,學生在課外學習,這是一個相對分離的過程,學生也僅僅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不能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究。結合傳統課堂的缺陷,對分課堂的教學理念也被提出。
三、 對分課堂的具體內涵
對分課堂本身是基于大學課堂而設計的,強調兩個核心要素:一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講授,一半分配給學生討論,二是把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在時間上錯開,讓學生在中間進行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吸收。換而言之,對分課堂的本質是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教師的工作本身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主觀能動性的提升。這讓我們聯想到了之前提出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兩種模式在形式上有相似之處,翻轉課堂的內容雖然可以讓學生獲得基本信息,但課后學習缺少互動,只能讓學生獨立完成,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相對較高,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相比而言,對分課堂的優勢會更加顯著。
目前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式是教師在教授完知識后,讓一部分同學根據指定的案例,結合理論知識來收集一些資料,并且將其做成課件,然后進行展示。通過這種展示,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視角來分析內容,從而引發他們的思考。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發生明顯的變化,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會主動融入學習的過程當中。雖然這種教學模式起源于大學課堂,但是其優勢也說明可以在高中課堂中推廣使用。
四、 對分課堂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
通過分析對分課堂的內涵,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模式上進行形式上的創新,并且結合對分課堂的理念,創新和鼓勵探究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深化學習。
(一) 核心素養教學
核心素養其實就是讓學生具備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文教學雖然是一門偏向于理論形式的學科,但是其本身的內涵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核心素養教學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關鍵。對于語文涵養的體現,離不開合理的問題情境創設。很多語文的知識點在表面看起來可能難度非常大,非常抽象,但是通過一些問題,就可以降低難度,且問題分析后得出結果的重要性也遠遠高于直接看書,并且語文知識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學生主動學習之后也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讓學生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需要做的是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好各種問題,讓他們在問題中探索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結合對分課堂的理念,教師可以根據文章中某一個部分進行情景描述,并通過問題設置的方式強化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到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時。這篇文章對國民黨的賣國政策進行了嚴厲批判,并且對于文化遺產的態度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認為需要批判繼承和借鑒文化遺產和外來文化。從我們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思想,且文章本身也淺顯易懂。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主要的教學方向可以圍繞文章的整體思想,并讓他們自行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思想本身也受到列寧思想的影響。文章作于1934年,此時正是無產階級文學運動開展的階段,但是很多文人對于文化的態度卻出現了明顯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提問,為什么文章中會使用“昏蛋”、“廢物”這種類似的詞語呢?不妨創設一個類似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的角色,代替任務來進行思考,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和文化背景,最終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分析。實際上文章雖然是以拿來主義為標題,但是一開始描寫的卻是“送去主義”、“閉關主義”等,看上去和文章中心思想偏離,而這正是魯迅先生作為文學大家的特點所在。所以學生也可以先對這些思想進行分析,并思考為什么這些思想不利于國家的發展,而探索出的問題越多,就可以越襯托出“拿來主義”的優勢和重要性。同樣,這也是文章整體思想表達的需要,讀者也能恍然大悟地了解本身的寫作風格和表現形式。不難看出這種模擬思考的過程讓學生能夠融入情景,感受情景,在情境中進行探究,對于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對分課堂的優勢所在。
(二) 推進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學目標。而近年來我國的各學科也開展了新課程改革工作,旨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高中語文教育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另外,高考制度和內容的改革也讓傳統教育的弊端非常明顯地體現了出來。所以現代高中語文教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能夠具有邏輯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于語文知識。所以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對分課堂的其中一點也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課堂交流的形式,讓教師能夠獲取學生最客觀的想法,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傳媒的發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本身也變得越來越有個性,都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其展開針對性教育,不強求必要的升學率,而重視成才的重要性,展開素質教育。例如在學習到“咬文嚼字”這篇文章時。實際上這篇文章也反映了現階段的學習模式。很多人對于語言文字的重要性明顯意識不足,且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對于語言文字的重要性更加缺乏重視。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強調了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間的聯系,而作為教師也可以對此和學生進行討論,并發表不同的看法。最終,教師可以進行歸納,即咬文嚼字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創新。作者在課文中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對任何見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從,敢于獨立思考,發表新的見解??梢钥吹竭@種思想觀點對于學生的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是開展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 深化思考學習
對分課堂的重點在于思考和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來深化思考的過程,除了分析和討論之外還可以進行模擬。語文本身也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科,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思考模式?,F代文的學習更加注重文章內涵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古詩詞的學習除了表達手法外還需要考慮到當時的寫作背景和社會現狀;文言文的學習則重點在于字詞的運用技巧等。當學生能具備這種學習理念時,也能將學習變得多樣化。在教師進行課堂知識講解之后,學生也應該始終貫穿著思考的過程,教師也可以激勵學生,讓他們去主動探究和思考,并不斷突破自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鍛煉,實現能力提升。
五、 結語
通過研究,可以看到對分課堂教學理念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所以作為教師,也需要正確認識對分課堂的內涵,并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伐,真正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位,培養更多具有語文素養的優秀人才。而對分課堂有效增強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學效果良好。與翻轉課堂等模式相比,對分課堂具有一些獨特的優點,值得進一步嘗試。
參考文獻:
[1]陳瑞豐.對分課堂: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15(03):71-74.
[2]陳家勝.高中對分課堂教學改革實證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10):15-18.
[3]孫麗平,田愛香,賀民.“對分課堂”教學方法在高校中的應用[J].菏澤學院學報,2016,38(06):106-110.
[4]沈潔,趙加春.我說“張力課堂”——淺談語文“雙本位”課堂教學[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7,02(01):49-51.
[5]石夢希,馬婧.“對分課堂”——師生角色多元化的探討[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6,01(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