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武宏
摘 要:新媒體具有傳播多級高效、載體多樣多元、信息發布主體隱蔽自由等優勢,為高校的網絡輿情管控帶來了新的挑戰。論文介紹了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及其新時代特點,提出了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高校網絡意見領袖、建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聯動機制三方面的應對策略,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引言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網絡輿情的傳播渠道也得到了很大豐富,其所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也在大幅度增加,嚴重威脅著高校的網絡環境。所以,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重視高校網絡輿情,并通過多種方法監測、引導和管理高校網絡輿情,有效維護校園的和諧環境。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及其新時代特點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
高校網絡輿情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是大學生、高校工作者以及部分校外的民眾;第二,高校網絡輿情的客體是引起大學生與高校工作者以及關注高校事件的民眾所關注的事件;第三,高校網絡輿情的傳播方式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傳播,如微博、微信、新聞門戶網站等等;第四,高校網絡輿情是專門通過互聯網載體發表的意見總和。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主要特征
①高校網絡輿情關注度更高。高校網絡輿情是社會網絡輿情的縮影,也是社會網絡輿情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網絡輿情對高校發展作用越來越大,社會對高校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全國高考、校園慘案頻發等多種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高。
②高校網絡輿情發酵更迅速。新媒體的發展使高校網絡輿情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個體從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變成主動的信息源。高校是各類信息、各種輿論的集散地,很多高校學生通過QQ群、微博、飛信、社交網絡等多種新媒體平臺發表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這些表達通過新媒體會瞬間傳播出去,縮短了人與人之間信息傳播的距離,加快了網絡輿情的發酵速度。
③高校網絡輿情內容更為復雜。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在校的大學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資訊,讓大學生開闊了視野,了解了現實社會。同時,也賦予了大學生傳播信息的權力,提供了更為自由的傳播平臺。另外,新媒體時代下網絡信息的傳播者與接收者的身份信息模糊,且傳播的信息常常會附帶著編輯者的個人情感、價值判斷,很容易會導致一些虛假、負面的信息廣泛傳播。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
(一)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面對不同媒體中的各種信息時表現出的信息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第一,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充分了解網絡輿情的特征、發生規律、網絡輿情案例等內容,進而幫助學生樹立高校網絡輿情危機意識;第二,高校需要建立學校、學院、班級、寢室四級輿情監控預警機制,并組建網絡化的輿情監控平臺,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第三,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堅決抵制不良的網絡輿情,凈化校園網絡資源,有效維護高校網絡環境。
(二)培養高校網絡意見領袖
第一,高校部門可以將部分知名的教授或者講師等人員培養成高校網絡意見領袖,并通過其引導、決策和協調作用,做好高校的輿情管理。其中,決策作用的發揮需要高校網絡意見領袖具有豐富的經驗積累和專業知識掌握。第二,當輿情事件發生之后,高校網絡意見領袖可以利用自身粉絲數量眾多的特點,發揮較強的言論傳播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轉載、評論,形成一個信息輻射過程。第三,高校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新媒體沙龍、新媒體協會等多種形式,將高校里的領袖組織起來,并通過互相之間的交流、學習,提高高校網絡意見領袖的輿情判別能力和領導能力。第四,高校網絡意見領袖需要與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機制,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三)建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聯動機制
第一,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輿情的嚴重程度,選擇報送的部門。同時,報送部門也需要根據輿情的嚴重程度選擇是否需要向中共省委宣傳部、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上報。第二,高校網絡輿情主管部門,需要對校園的輿情進行第一時間的處理,如需要通知技術部門收集網絡信息,并向學生處和各個協調部門了解校內的情況。必要的情況下,公安部門需要及時對輿情進行表態,正確引導輿情的發展方向。第三,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及時了解教師和學生的想法和狀況,并利用校園內部的媒體手段對輿情的情況進行說明。第四,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反饋網絡上的疑問,避免相應的言論對輿情的發展方向產生影響。同時,還需要對通報處理的結果進行及時的檔案歸類、分析和總結。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各大高校的輿論變得更為復雜化和多元化。所以,高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并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積極探索符合學生的網絡輿情應對策略。同時,還需要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正確引導學校的各種輿論,促進校園環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杜艷.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演化機制與應對策略研究[J].青少年學刊,2017(03):56-60.
[2]劉煥成,胡雨薇.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現狀及熱點分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02):1-9.
[3]柏鐵山.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干預機制研究[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5,21(01):72-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