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資難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經營管理水平低下、銀行貸款條件高、企業缺乏擔保抵押物、融資成本高是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介紹供應鏈金融及其三種運作模式,闡述供應鏈金融的優勢,旨在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模式
一、研究現狀
據統計,中國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上繳稅收占稅收總額的55%,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但中小企業貸款難在中國是眾所周知的問題。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很難以股票或債券取得直接融資,其重要融資渠道是向銀行貸款,但中小型企業的固定資產只占企業資產的很小一部分,可抵押資產少,信用評級普遍較低,難以取得銀行貸款。王永欽(2009)指出,中小企業從銀行得到信貸的比例只占其活動資本的12%,這一比例遠低于我們處于相同發展水平的國家。
我國中小企業數以萬計。據抽樣統計結果調查,融資環境偏緊、融資成本高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超過90%的小企業存在資金缺口。蔡利(2015)指出,財務信息不透明、缺乏可靠性,企業現金流向不清晰是影響融資的主要問題。馬錦清(2012)指出,企業規模小、有效擔保方式不足和融資渠道狹窄是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而經營管理水平低下、銀行貸款條件高、企業缺乏擔保抵押物、融資成本高是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二、供應鏈金融
20世紀末,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為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提供了一條全新途徑。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學術界和企業界并未有統一的定義。Michael Lamoureux(2007)從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視角提出了供應鏈金融(SCF)的定義:一種在核心企業主導的企業生態圈中,對資金的可得性和成本進行系統優化的過程。Aberdeen(2007)則從電子交易平臺服務商的視角對其進行了解釋。Timme(2000)、Hofmann(2005)剖析了供應鏈金融的基本流程和構成要素,分別從宏觀、微觀層面分析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以及供應鏈金融的協作特征與跟蹤資金流、使用資金流和融通資金流的基本功能,為洞悉供應鏈金融提供了概念上的鋪墊。
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是指以發生在供應鏈上的商業交易價值為基礎,銀行通過向供應鏈嵌入資金或信用,從而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解決方案(Tower Group, 2007)。
針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在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分工合作體系中,利用大企業信息優勢來彌補和緩解中小企業信用缺位和信息不對稱,進而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和信貸能力(Martin R. Fellenz, 2009; Min Hu, Qifan Hu, 2008)。
三、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
在供應鏈金融中,將中小企業的經營看做是一個增值的過程,核心企業和其他上下游配套企業之間可以相互幫助、擔保合作,這樣可以增加中小企業在同銀行談判時的信用評價;變相地,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和物流之間相互監督,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來評判也等于給各個中小企業增加了信用評級。較之于傳統的金融模式,這使得銀行既可以與核心企業交流,也可以跟整個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打交道。通過與傳統的模式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有利于弱化銀行對中小企業本身的限制,第二有利于緩解銀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
在供應鏈金融中,主要有三種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見圖1)、保兌倉融資模式(見圖2)、融通倉融資模式(見圖3),通過對三種模式的分析,有助于中小企業理解并選擇最合適的融資的模式。
1.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流程如圖1
①交易
②發出應收賬款單據
③質押單據
④付款承諾
⑤信用貸款
⑥購買原材料
⑦銷貨、收款
⑧支付賬款
⑨完成合同內容
2.保兌倉融資模式流程如圖2
①買賣雙方簽訂合同
②申請獲取倉單質押貸款額度
③銀行審查,簽訂回購協議
④簽訂倉儲監管協議
⑤向指定倉庫發貨
⑥買方向銀行繳納承兌手續及保證金
⑦質押倉單,銀行開立匯票
⑧向銀行繳保證金,釋放提貨權
⑨去倉庫提貨
⑩循環8-9
3.通融倉業務基本流程如圖3
①融資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
②融資企業將現有存貨質押給第三方物流企業
③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質押物驗收、價值評估、監管
④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評估證明給銀行
⑤銀行給予授信額度,通過貸款審批
四、中小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優點
1.供應鏈金融有效地克服了信息的不對稱性。傳統企業管理中,企業之間的信息來源單一、閉塞。而在供應鏈管理中,所有企業聚集在一起,信息集成化,為了獲取最大的供應鏈利潤,企業之間信息互換,共同協作。對于銀行來說,可以通過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獲取中小企業的經營、信用狀況等信息,對制定信貸決策具有關鍵性意義。另一方面,銀行通過與鏈內核心企業合作可以降低信息搜集的成本,有利于獲取完善且準確的中小企業信息,緩解信息不對稱的程度。
2.供應鏈金融給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融資,是基于對核心企業的信用信任。供應鏈金融是依托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注重供應鏈環境下對風險的控制作用,是基于企業商品銷售進行的生產或購銷經營活動,針對企業預付款、存貨及應收賬款等資產給予的結構性短期融資。核心企業給予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優化了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銀行從純粹的中小企業信用評估轉變為對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盈利性、動態性及企業間交易的信用風險評估,中小企業也從之前的規模小、擔保弱、風險高的客戶變為風險降低、收益水平較高、潛在數量增加的客戶群體。
3.供應鏈金融是建立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融資方式。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伙伴關系是一種戰略聯盟關系,是為了獲取長期的利益共贏而存在的。為了確保供應鏈運作的穩定性、收益性,核心企業在挑選合作伙伴時建立了嚴格的篩選、評價機制,能成為鏈內的成員也是中小企業實力的體現。謀求長遠發展的中小企業都會重視維持良好的聲譽,避免因貸款違約等問題破壞自身在供應鏈中的形象,從而影響其未來融資時的信譽判斷。
參考文獻:
[1]蔡利.經濟下行時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5,(1).
[2]馬錦清.東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探討[J].經濟師,2012,(8).
[3]王永欽.政策性歧視,隱性稅負與中小企業發展[J].學習與探索,2009,(4).
[4]Lamoureux M. 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J].Supply Chain Finance,2007,(4).
[5]Timme S,Williams-Timme C. The financial-SCM connection[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00,(2).
[6]Hofmann E. Supply Chain Finance-some conceptual insights[G].2005.
[7]閆俊宏,許祥秦.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8]夏泰鳳,金雪軍.供應鏈金融解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優勢分析[J].商業研究,2011,(06).
作者簡介:朱佳俐(1985- ),女,籍貫:江蘇宜興,中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供應鏈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