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萍
摘 要: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水平,就需要實現教育上的全面發展,音樂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培養課程,不但能夠改變學生的審美辨識能力,也能夠給學生未來音樂專業學習打下基礎,現階段通過音樂課的高效課堂培養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陶冶情操,是學生非常重要的學習經歷。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
眾所周知,現代教育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音樂隸屬于學生的德育、美育。隨著高中音樂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課堂教學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得學生的音樂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對于高中音樂的課堂模式,許多老師一直在探索,受種種原因的影響,音樂課堂仍在學生的整個教育中處于薄弱環節。社會在不斷發展,注重學生的德育與美育更是大勢所趨。高中時期是每個學生的重要轉折點,學業負擔過重需要音樂的力量去舒緩他們的心情,帶動他們學習的勁頭,使它們能夠排出心中的壓力、苦悶。所以如何提升音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高中音樂教育的效率,是音樂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性,這就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高中音樂課的學習是幫助學生尋找音樂的思維和靈感,而不是僅僅為了傳授一些音樂知識。這種音樂思維是在聽覺感性思維之上的,它是與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進而形成的一種感性認識。音樂的學習也是可以通過分小組的方式進行的,由于學生的音樂功底都差不多,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中人數相同,通過共同查資料進行探討學習。
例如:在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時,可以先讓學生感知傳統民族樂器的魅力,從而使學生喜歡上中國民族音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經典的民族歌曲,利用課件的優勢來豐富教學內容,加大信息量,為學生營造一種美的氛圍;還可以給學生設置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了解音樂作品的作者、題材、創作背景以及風格。學生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對這首音樂歌曲有了大致的了解,每個小組把討論總結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樣上課老師提問的時候,每個小組找出一名同學進行回答,回答好的小組可以對他們進行表揚和獎勵,每個小組就會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而不斷努力。當小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時,就能夠極大地提高了小組成員對音樂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中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每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知識面也得到了擴展。
二、活躍課堂氣氛
因為音樂學科的設置并不在于教會學生掌握多么高超精湛的歌唱、演奏技巧,而是帶領學生暢游在音樂的海洋里,體會音樂的神奇魅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首先,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因為不必面對考試的壓力,音樂學科的科任教師與學生更容易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學之余,與學生聊聊天、談談心,分享自己青春年少時經歷的故事、傾聽他們的小心事,更有利于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其次,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甚至是有效的創作,結合新課改提出的“生本”理念,更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最后,實施互動教學,包括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傳統的音樂課堂完全是教師的“一言堂”,講解、示范、練習一氣呵成,全然不顧學生能否接受并且參與其中。真正的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雙邊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
三、拓展學生想象空間
新課程強調教材只是一種材料和資源,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課后的問題和作業的設計具有開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確定的,這樣做就是為了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考,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在欣賞古箏獨奏《漁舟唱晚》時,我讓學生邊欣賞邊畫一幅想象畫,結果有學生根據樂曲情緒的變化畫了一幅類似旋律線的畫面,有的學生畫了一幅漁舟唱晚的畫面,還有學生畫了一幅落日夕陽的美景 可謂五花八門、各顯神通。我們尚且不去分析作品的好壞,單從眾多的想象畫中,可以看出學生都很積極主動地在思考、在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可以創造出世上最美的東西,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
四、借助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漸走進課堂,成為了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多媒體更是教師需要認真掌握的一個“好幫手”。第一,音樂是需要學生去直觀體會的,以前教師總是通過自身來演唱,而現在教師可以課前進行積極的備課,通過準備多媒體資料來替代自身并不完美的演示。第二,在學習一些基本的樂理常識時,學生往往覺得枯燥,難以記憶,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更加生動的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和傳授。
結語:
音樂與語文、數學、美術等學科不同,教師不能用數不清問題作為課堂主線,而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聆聽、鑒賞、品味和思考,也就是說讓學生在聆聽過程學會鑒賞,在品味中不斷思考。總而言之,高中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統籌兼顧,實現內容與形式,方法與過程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思考和探索,使音樂學科為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養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愛麗.關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7(7):56-56.
[2]南慧菊.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西部,2017(4).
[3]王海霞.探究高中音樂教育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藝術評鑒,2017(17):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