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南京市思想品德學科考試自實施開卷考試以來,更加突出以能力立意的試題命制,強調學科的思維品質的培養以及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擯棄死記硬背,構建以能力立意,多學科知識綜合的靈動課堂,讓思想品德課堂擺脫枯燥乏味的說教,賦予思品課堂更多的趣味性、創造性和活力源。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力圖從學科融通的角度,將思品課教學與其他科目聯系起來,借用他山之石,為我所用,使學生在驚異中求取知識,讓思品學習趣味煥然。
關鍵詞: 融通;興趣;激發
一、 與語文學科融通,增添學習樂趣
例如:運用古詩賞析,激發學生探討的樂趣。
在學習《豐富多樣的情緒》一課時,先出示了唐代劉禹錫的一首詩《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然后讓學生大聲朗讀后從以下角度賞析: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詩人眼中的秋天又是什么樣的?同樣是秋天,為什么會出現不一樣的感受呢?從而引領學生感悟到“生活中,情緒具有復雜性,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處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真可謂詩句詠來,滿堂生輝。
再如:運用“議論文閱讀法”,提高學生思辨的樂趣。
思品課的學習需要我們引領孩子學會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待問題。應該說思品的每一課都是一篇小小的議論文,需要我們利用語文議論文的閱讀方法,引領學生閱讀感悟。
例如在學習《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課時,播放了動畫片《兩小兒辯日》,然后引領孩子思考:1. 你認為這兩個孩子的話有道理嗎?為什么?2. 孔子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對你有哪些啟示呢?
于是孩子們開始熱烈地探討起來,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此時教師適時點撥引領,自然水到渠成,得出觀點:無論認識自己、他人以及身邊的事物,都需要全面、發展的眼光。通過他人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了解自己。
俗話說:“文以載道”,善于將語文學習方法引入思品教學,進一步提升對思品概念教學、觀點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
二、 與數學學科融通,提升探究興趣
1. 利用數學原理,引領學生把握辨析題的思路。
例如:經常有這樣的辨析題“經濟建設是中心,只要經濟發展了,就能實現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機遇就能實現事業的成功”……學生對這樣的題常常摸不到思路。我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數學的充分必要原理講解這種類型的辨析題。
數學原理認為:由條件能推出結論,但由結論推不出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充分條件;如果能由結論推出條件,但由條件推不出結論,此條件為必要條件;如果既能由結論推出條件,又能由條件推出結論,此條件為充要條件。題目“發展是硬道理,只要經濟發展了,就能實現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經濟發展只是實現中國社會全面進步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由中國社會全面進步能夠推出經濟發展,但僅僅由經濟發展是不能推出中國社會全面進步的結論的,因為實現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除了經濟發展這個條件外,還需要其他條件。
2. 再如,在教學《財產留給誰》時,利用投影出示了一道遺產分配數學計算題,在學生饒有興趣的探究中給予學生心靈的啟迪。
一位老漢在去世前留下了遺囑,遺囑內容如下:“老漢去世了,留下15個金元寶,寶是身外之物,盼你三兄弟磋商分配,不應因寶損了兄弟手足情。分配如下:小兒子還未成家,就分給金元寶總數的1/2,二兒子雖成家但家庭貧困分給剩下的1/2,大兒子家境較好,就分給三個金元寶。按要求把金元寶分完,兄弟三人不能多分,也不能少分,切記,切記!”
投影一出,學生便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這樣分,有的說那樣分!但怎么也得不出正確答案。我說,你們之所以分不出來,因為你們忽視了“情與讓”這一前提,頓時有的孩子恍然大悟,老師我懂了!我微微一笑,說道:“這分的不是遺產,更是一份人性的光輝!”孩子們,這告訴我們:財產繼承除了要嚴格遵循法律規定外,還要注重情義、互諒互讓,做到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道德。
三、 與歷史學科融通,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例如:在教學《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課時,我通過播放歷史短片,讓學生回顧唐朝民族關系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歷史上唐朝是比較強盛的時期,當時的民族關系怎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民族關系?“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學生通過回顧很容易懂得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來之不易,維護民族團結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再如:我們教學《誠信做人到永遠》時,我們可以引用歷史故事《一落千金》;教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時,可以應用《蘇武牧羊》《虎門銷煙》等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升華了學生的思想境界。
四、 與美術學科融通,讓課堂相映成趣
例如,在教學《給未來插上翅膀》時,我要求每一位學生畫出小時候的理想樹和現在的理想樹,并在枝葉上分別標出學業、事業、家庭、休閑、自我成長等方面的理想,然后對比一下,小時候的理想樹和現在的理想樹,有哪些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不同?怎樣才能讓你的理想樹枝繁葉茂呢?最后,我們開展理想樹評比活動。這樣的教學設計,讓我們的課堂變得趣味橫生。
此外,我們還將理化生的實驗探究引入政治學科,引領學生猜想——調查驗證——得出結論,然后寫出調查報告。以后,我們還將把思品學科同我校的STEAM課程融入,讓學生在項目活動中關注生活,發現問題,積極利用多學科的知識聯動解決問題,讓我們的思品課教學更有趣、更有活力!
新課標指出“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對多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我想,這對思品課堂的教學改革迎來了又一個春天!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門學科之間盡管在知識體系、教法上存在著差別,也不是不可以借鑒的。通過學科融通與整合,把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知識、教法、學法借鑒引入思品教學,進行學科間知識與能力的遷移,這樣既可以讓思品課教學妙趣橫生,又可以促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深信思品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通,定會讓思品教學趣味盎然。
作者簡介:
李文進,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竹程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