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得益于科技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微課”憑其特有的互動教學形式,精簡準確的知識性,可重復使用的好處被迅速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學案導學”是以預習為思路,學案為依據,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師生協作完成教學實踐的一種模式。這兩種先進教育方式的有機融合改變了以往教師單一地講,學生被動地學的教學模式,很好地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性,有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學案導學;高中歷史教學
一、 創(chuàng)建了全新的教學設計模式,改進和豐富了課堂教學
構建微課及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下學生有效學習的模式,是微課及學案導學與教學整合的根本目標。只有實現了微課及學案導學與教學的整合,微課及學案導學才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通過摸索,初步構建了符合校情學情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模型。依托微課與學案導學在實踐中的巧妙融合,首先促進了教育思路的優(yōu)化,一是主動地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化為教學工具,自覺地將微課與學案導學變?yōu)樘嵘逃焚|的一個重要平臺,新技術的應用與常規(guī)教學自然聯系,真正把信息技術熟練地運用于教學中;二是把微課及學案導學輔助教學的工具轉變成了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媒介,發(fā)揮了微課及學案導學在學生自主探究、有效學習、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長處。
通過微課及學案導學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憑借各課時的微課及學案導學,達到了傳統教學工具所不能企及的理想效果,具有快捷性、形象直觀性、容量的碩大性、優(yōu)美性,可虛擬歷史情境、可反復演示再現情境。微課及學案導學與教學的精美整合,發(fā)揮了各自的優(yōu)點,把課程的重難點、知識點的抽象化生動地展示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習質量,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力,使學生深入學習、自覺探究,產生良好的效應。
二、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高
通過微課及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促進教師動手加強教學素材庫的建立,一般將素材庫分為基礎性與合成型兩類。基礎性素材包括:文本、圖片、動畫、音視頻等。合成型素材有微課、課件、學案導學等。基礎性素材供自己組合微課及學案導學時使用,合成型素材是已經組合好的資源,教師可在教學中直接運用。同時同學們也可通過有效渠道共享教師的教學資源。通過這種手段可以直觀、生動、形象地表現教學內容,形神兼具、極具感染力,符合認知規(guī)律,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中增加了教學容量和密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為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微課及學案導學的制作能力,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信息技術的各項培訓。通過努力能熟練運用基本的Windows操作,進行文案修整,基本掌握了制作電子教案、教學PPT和微視頻的能力,部分具備自主開發(fā)、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如會用PHOTOSHOP、美圖秀秀等處理圖片、使用錄播軟件錄制微課等。能夠自如地使用信息技術備課、打印測驗卷、統計成績。在學案制作、課件制作、微課制作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逐漸成長為信息時代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教師。
三、 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明顯提升
在實踐中,教師通過運用微課及學案導學進行常規(guī)教學,注意以信息技術進行啟發(fā)。教師精心備課,找準微課及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切入點;然后在教學中積極利用微課及學案導學模擬情境,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化解知識的重難點,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知的歷史情境,鼓勵學生自主、積極、合作地學習,使學習環(huán)境得到了改進,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注意力,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得到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四、 學生的微課及學案導學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微課及學案導學自主學習和信息素養(yǎng),掌握了新時期的學習方法。微課及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正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新時期必備技能和素養(yǎng)的積極途徑。在信息時代,人們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通過微課及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使學生掌握了新的學習方式:
1. 自主利用資源進行學習;
2. 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fā)現的學習;
3. 學會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4. 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chuàng)作平臺,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的學習。
總之,通過微課及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很好的改變了傳統高中歷史教學的面貌,改進和豐富了課堂教學,也促進了師生雙方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與學能力的共同提高,是我們在今后歷史教學中需要不斷去拓展深化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陳玉琨,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皮連生,劉杰.現代教學設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張仁賢總主編.翻轉課堂模式與教學轉型[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林騰希,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