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純
摘要:職業精神是高職學生在職業生涯中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是影響學生未來人生幸福的重要指標。培養職業精神路徑與方法:一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涵養學生職業精神;二是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職業精神;三是要加強實習實訓教學,促進職業精神養成。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路徑與方法
一、職業精神的內涵及作用
目前,職業精神在國內還沒有統一的界定。王偉、袁繼道、葛志亮等分別從社會主義精神體系、道德觀、精神追求等角度進行了詮釋。其相通之處在于,職業精神是一個精神體系,是在職業生活中形成的遵守職業道德、職業倫理,講究職業良心的職業操守和建立在職業理想、職業信仰之上的精神追求;職業精神,在內表現為一種較為穩定的職業心理品質,在外則表現為受職業心理品質支配的具有較強穩定性職業行為習慣。一般認為,職業精神包括愛崗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誠實守信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科學創新精神等。
職業精神是學生將來在職業生涯中實現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和核心要素,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人生幸福,因此培養職業精神意義重大。愛崗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本職崗位,尊崇自己的職業。它是工作責任心、使命感、事業心的重要體現。但凡在人類歷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外歷史文化名人、科學家、藝術家,無一不是愛崗敬業的典范;部分高職學生就業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干一行,厭一行”,頻繁跳槽,缺少愛崗敬業精神。誠實守信,就是忠誠于職業,信守自己的承諾,是職業人的立業創業之本。部分高職學生在工作中存在投機取巧、敷衍塞責、偷工減料等問題,對職業和企業的忠誠度不高,是其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案卟怀桑筒痪汀?,對工作挑精揀肥,不愿意從事生產第一線的工作,是部分高職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的表現?,F代化生產分工越來越細,僅憑個人努力難以完成一項完整工作,因此團結協作精神顯得十分重要。部分高職學生自我中心傾向嚴重,不能與同事和諧相處,工作中更難以團結合作,因此工作很難順利開展。高職學生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擔負著為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的責任,只有培養科學創新精神,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由此可見,培養職業精神是高職學生立足職業、企業,實現人生出彩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二、職業精神培養的路徑與方法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職業精神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其特點是通過營造濃厚的文化氛浸潤和滋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高職院校要打造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營造良好的職業文化氛圍,涵養學生的職業精神。一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突出職業特色。教學樓、實訓樓、學生宿舍等建筑,校園中的道路、種養殖基地、休閑公園,可以用主要合作企業命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豪感;系部重點專業要建設相應重點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宣傳櫥窗,宣傳企業優秀人物的職業精神,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等,激發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在系部醒目位置,設計體現專業特色的雕塑或模型,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崇敬感。二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融合企業文化。學校辦學理念、校訓、校園精神的提煉要吸納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校歌的創作要邀請企業宣傳工作人員參與,力求體現職業特色和職業精神。三是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要借鑒企業文化。學校管理制度,如校內的實訓實習制度,實習工廠管理制度,校外的企業頂崗實習制度都要采納優秀企業可資借鑒部分,尤其是有利于職業精神培養的內容。四是校園行為文化建設要突出職業精神元素。學院和系部等組織的主題活動,征文比賽、文藝會演、技能大賽,要體現有利于職業精神的培養。
(二)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職業精神
培養職業精神,認知是前提,因此要將職業精神知識落實到課程教學當中。一是加強重點文化課程教學改革。如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等本身就要求進行職業精神教育的課程,要通過教學研討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用生動易懂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職業精神的認知。尤其是思想政治課程,要結合信仰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職業觀;結合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深入認識社會主義職業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結合人格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對職業道德修養、職業行為習慣、健全的職業人格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整體把握。二是將職業精神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融合起來。要通過廣泛的企業調查和與企業專家的深入研討,重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將職業精神的知識點落實到專業課程教學的相應內容。同時,進行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將職業精神的知識納入理論和實踐考核內容,發揮考試在人才培養中的價值引導作用。
(三)加強實習實訓教學,促進職業精神養成
獲得職業精神的相關知識并不等于具備了職業精神職業,職業精神培養的效果最終取決于通過實踐促進知識的內化、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程度和質量。因此,必須在實訓實習中強化職業精神培養。一是采用真實或仿真的企業工作環境,嚴格按照企業工作流程和要求實訓實習,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促進職業精神的養成。二是采用企業管理制度,著力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職業修養。比如,在較長的實訓期間,實用8小時工作制,上班打卡考勤,統一著裝,下班前整理好工作臺,打掃環境衛生,在實踐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紀律意識與行為習慣。實訓實習的考核要突出職業精神內容,盡量按照企業要求進行。尤其是頂崗實習,從生活到工作要完全按照職業人的要求進行管理,培養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的能力。要緊緊結合工作,加強對企業規章制度的學習和執行力度,對違紀行為要及時作好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就地取材進行職業理想教育,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促進職業精神的養成。
參考文獻:
[1]鄭玉清.現代職業教育的理性選擇: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J].職教論壇,2015(05).
[2]賀仲華,胡洪安,曾潔.中職學生敬業精神培養實效性研究[J].四川勞動保障,2017(S1).
[3]朱佳麗.淺析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21).
[4]侯亞合.對高職院校踐行橡膠品格教育的思考[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
[5]葛志亮.論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三個維度[J].繼續教育研究,2014(04).
[6]陸媛.當代大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與塑造[J].繼續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單位:益陽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