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是學齡前兒童的啟蒙場所,愛玩是兒童的天性,因此課程游戲化是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以幼兒園中班為例,從游戲環境、日常教學、幼兒課程等方面分析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現路徑,旨在利用兒童的天性完善幼兒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適合幼兒課程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創設環境
一、 引言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目前幼兒教學的發展趨勢,符合《3~6歲兒童發展指南》的要求,有利于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興趣化、具體化、生動化是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原則與要求,能夠有效的延長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并非實質上的游戲,而是以游戲為基礎開展的課程教學,使兒童能夠在游戲中學到課程知識。
二、 創設游戲環境,滿足兒童心理
要想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需要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游戲滲透,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滿足兒童的游戲心理。在開展游戲化課程之前,教師需要以滿足兒童心理、實現教學目標為基點,協調教學場地、教學器材,從而建立更加恰當的游戲活動,讓更多的兒童參與其中。開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兒童分成若干小組,教師適時的參與其中,如果發現兒童之間產生矛盾或是游戲發生問題,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另外,教師需要仔細的觀察兒童在游戲之中的表現,給予鼓勵與評價,以便兒童獲得更多的自信。
以傳球游戲為例:幼兒園中班課程游戲化的實踐中,需要教師考慮班級兒童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只是簡單的傳球活動。在游戲中,教師可以組織兒童圍成一個圈,由其中一名兒童開始傳球,以此鍛煉兒童上肢的協調力與力量。但是,傳球的過程比較漫長,使得部分兒童的參與感較差,降低對游戲的興趣,影響課程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對該游戲進行合理化的改造:將原有的一個球,增加至五個球,同時每個兒童在傳球時需要完成排球的動作。通過優化游戲的規則,增加球的數量來改進傳球游戲,激發兒童的興趣,提升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同時滿足了兒童參與游戲的心理,更實現了鍛煉上肢的目的。
三、 介入日常教學,全面游戲滲透
幼兒園在課程設置方面具有自身的全面性與規律性,需要滲透到日常教學的各個方面,因此教師需要觀察兒童的日常生活細節,記錄兒童在課程游戲中的表現,分析教學質量。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需要利用兒童喜歡游戲這一特點,協調課程與游戲之間的關系,讓兒童享受更多的主動權,提高兒童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所以,在設計游戲時,教師要盡可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游戲深入到日常教學之中。
以交通常識課程為例:交通安全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如果只是教師單純的強調、講解,勢必無法激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可以將交通常識課程游戲化。在開始課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件,制作交通燈、斑馬線等教具,然后通過自愿選擇的方式,確定兒童的身份,主要包括兒童、成人、老人、司機、交警等。為了能夠更好的辨認每個兒童的身份,可以佩戴不同的配飾,如領帶、胡子、方向盤、白手套等,這樣能夠使兒童更加明確自身的角色與他人的角色,便于開展游戲活動。游戲場景為:老人過斑馬線時闖紅燈,司機為了避讓老人采取緊急剎車的方式,但是卻造成了多輛車追尾,司機、乘客(成人、兒童)受傷,此時交警出面協調。以上述游戲場景、角色分配為基礎,能夠有效地提高兒童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加游戲的緊張感,提高兒童對交通安全的關注,從而提高交通安全課程的有效性。
四、 整合幼兒課程,發掘游戲元素
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如手工制作、繪畫、音樂、舞蹈等,每一種課程中都包含著大量的游戲因素,因此需要教師深度的發掘,實現幼兒教學課程的游戲化。首先,教師要對每一種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獲得課程游戲的切入點。其次,教師全面的設計課程的游戲,保障兒童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游戲之中。再次,豐富課程的游戲內容,并結合課程效果進行評估與改進,提高課程游戲化的層次。
以中班音樂課為例,教師說:“燕子昨天給我帶來一封信,可是它是一則謎語,老師需要請大家來幫助我猜謎語:媽媽有腿無尾,孩子有尾無腿,孩子長成媽媽樣,斷掉尾巴化成腿,大家來猜一猜謎底是什么呀?”這樣的場景會引起兒童的思考與討論,增加兒童的參與性,當謎底(青蛙)揭曉時,教師便可以引入青蛙冬眠的游戲。游戲中,教師組織兒童躺在地毯上,教師擔任青蛙媽媽的角色“小青蛙現在要和媽媽學習真正的本領啦,如果媽媽喊道你的名字,你就要立即將手放到背后,閉眼睛打呼嚕”,然后教師便開始點名,使兒童參與到游戲中,為了提高課程的有趣性,需要逐漸加快游戲的速度,增加游戲的緊張感。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加深音樂課的游戲化程度,并使兒童學會青蛙的叫聲,實現教學目的。
五、 創造游戲資源,融入課程教學
創造游戲資源,就是對原有的游戲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游戲的新鮮感,激發兒童的興趣,提高參與程度,同時讓兒童在課程中學會更多的知識,提高兒童的思維品質。
中班的學生對于醫院打針比較熟悉,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創造游戲資源。為了提高兒童的參與性,可以讓兒童自由的選擇身份,但結果通常都是選擇醫生、護士的角色,此時教師便可以扮演被打針的兒童。游戲開始之前,教師需要為兒童提供聽診器、吊瓶、玩具針等,以此提高游戲的真實性與新鮮感。開始游戲時,教師不需要設計任何臺詞,引導幼兒自覺的參與其中,提高兒童的創造性。但是教師要觀察游戲中是否存在問題,如情緒的變化、玩具的分配等,一旦發現問題,需要介入其中進行調節,避免影響課程的質量。
六、 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游戲化對于幼兒園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以此為基礎,教師需要將游戲全面的融入課程之中,創設游戲環境、優化教學課程,從而激發兒童學習興趣,提高兒童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實現課程的游戲化,提升幼兒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廣泛的推廣至幼兒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幼兒教學的啟蒙作用,促進我國幼兒教育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菊平.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137.
[2]張燕.淺析幼兒生活教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實現途徑[J].亞太教育,2015,13:11.
作者簡介:倪夏莉,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