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學生的音樂學習與音樂興趣培養。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音樂老師主動方式進行,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而且學習過程中很少進行師生互動,也沒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技巧與對音樂的感悟以及思考。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開展造成極大的障礙。筆者從事小學音樂多年,將實踐過程中的創新教學途徑在文中進行總結探討,以供大家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參考。
關鍵詞: 小學音樂;創新;教學;三個途徑
一、 引言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進步與改革,關于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創新勢在必行。在教學中我們務必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進行創新與發展,并且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新型教學方式。擺脫陳舊的教學方法,以新課標為教學概念,全面性地提高小學音樂在教學過程中的效率。
二、 深入課程并進行教學途徑進行革新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好的學習體驗與學習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單要對學生進行音樂課本里的內容教授,而且還要從音樂學習的技巧以及學習的目的對學生進行要求。把課堂上的文字式內容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以致用。
由于音樂的特殊性質,所以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要將音樂中直觀的情感與情緒分享給學生。所以我們要對學生的音樂情感與音樂思考方式進行培養,不只是讓學生學習基本的識譜與認譜等等一些淺面的內容。由于音樂本身就是靈感與感情的媒介,所以在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上比其他的學科容易一些。由于音樂課程在課件教材中相對簡單,所以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要適當進行課本外的曲目學習,及時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教學革新,為學生打開音樂學習的寶藏之門。
比如在曲目《蘭花草》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在上課前就得準備一些節奏學習卡,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這五張小卡片,而卡片上的內容與《蘭花草》的首段前面五句歌詞對應。再讓學生分組,通過比賽的方式讓學生跟著節拍與伴奏進行演唱。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課間交流所學習的內容,讓樂感與音感不同的學生進行互相學習、互相參照、共同進步。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相提示相比于老師的建議更有效。在卡片學習完成后讓個別同學上臺進行獨唱,比如讓學生領唱“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開始,然后進行節拍講解,一邊打節拍一邊讓學生一起唱。并且在課堂后老師進行講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大大增強。
三、 教學途徑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目前新課標在課程教學中明確表示音樂課是師生進行共同學習音樂與體驗和創造音樂的過程,不是針對個人進行音樂培養。而是以群體學生為學習主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音樂課是通過班級為主體進行教學,再依據大綱的教學規定與內容進行。這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學生在陳舊的學習模式下一直處于被動性的學習,對音樂的思維與理解嚴重受到限制。而長時間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失去獨立學習與創新的能力。而且對于音樂的興趣大不如前。所以,我們要將傳統的學習模式進行改變,引用一些新的歌曲與教材,讓師生之間互動性變大,并將學生引導成課堂學習的主力軍,從而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促進作用。
比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以《蝸牛與黃鸝鳥》曲目進行教學時,因為該曲目的歌詞有蝸牛、有黃鸝鳥、還有葡萄樹等等鄉村性質的一些內容。所以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歌詞里所附帶的一些臺詞來對學生進行啟發性的引導。我們可以將學生進行男、女生分組,再進行不同小組之前的交流與討論。說一說大家對于蝸牛以及黃鸝鳥的了解,并且在討論結束后老師來做裁判,哪一個小組說得多,說得好就獲得勝利,進行口頭表揚。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興趣的引導開始。然后我們在第二節的音樂之前,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任務的安排,要求學生在下節課收集一些跟蝸牛或是黃鸝鳥或是鄉村特色的歌曲來進行創新或是演唱。比如說當下比較耳熟能詳的《瑪麗》《畫》或是《成都》等等歌曲。這樣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興趣,也讓學生鍛煉了團隊合作力。
四、 在教學途徑上發揮想象,進行獨特創新
這個教學方法在多數人眼里覺得好像是追求標新立異而且容易被挑戰,但在實踐過程中則是最為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的一個途徑。因為小學時期的學生有著無與倫比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需要進行旁敲側擊的畫龍點睛就可以。不需要過多介入學生的學習情感里。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教師都采用填鴨式的老法子,嚴重妨礙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而在新課標的前提下,我們教師需要在課堂實踐中激發出學生對音樂的潛在想象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有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的感受音樂的力量。讓學生懂得音樂中的對于美的鑒定與美的創新。
比如我們在進行《讓我們蕩起雙槳》曲目教學中,我們可以用投影儀等相關多媒體進行展示,帶學生進入音樂的意境之中。同時讓男、女生進行合唱,一方高音一方低音,通過男、女生課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好的課堂環境,讓學生的音樂興趣得到極大提升。
五、 結語
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學生在音樂啟蒙道路上的主要內容,對于學生在今后對于音樂的樂感與音樂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給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并且對學生進行想象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提高。而我們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思考的同時也要進行教學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上升一個新的高度,為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做出應有的奉獻。
參考文獻:
[1]李慧.音樂教學中的合作與創新[J].湖南社會科學,2016,6(01):45-67.
[2]汪敏.對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探討[J].中小學電教,2015,7(11):121-147.
作者簡介:
黃瀅,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溝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