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妹+吳偉杰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道路工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社會需求和師資隊伍自身綜合能力現狀,提出了短期和長期有效性評價方法,以改進教學管理工作,完善道路工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真正有效地推動道路工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道路工程;人才培養;社會需求;有效性評價體系
一、 前言
在經濟全球化和工程技術的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提高人才質量以適應社會需求、改進并完善高等教育的有效性評價體系對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當前,國內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的有效性評價體系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按社會需求建立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激發高校創新活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現階段道路工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融合的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高校在道路工程人才培養方面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很多只采用學期評價這一種方式,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既無法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做出綜合性的評價,又無法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在教學方面還無法形成良性的反饋機制,教師只能依據學生考試成績加以評判,無法對學生做出科學、客觀、公正、全面的綜合評價,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認定存在失真。
大學教育模式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發現能力和創新思維,這種教育模式的特點要求多樣性的教學評價方式,但從目前國內高校對道路工程人才培養的方式看,其評價體系較為固化,即固定題型格式的考試和多年不變題目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這種固化的評價體系無法形成良性的教學反饋機制,使得教學評價失去了自身意義。
高校教學評價內容應包括知識掌握程度、復雜環境下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生產實踐中快速適應能力。現階段高校對道路工程人才的培養以考試為主,教師授課內容多限于教材,考試題主要以選擇和簡答等題型為主。這樣的考核方式限制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無法將學生的真實知識水平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考出來,影響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國高校在道路工程人才培養方面的教學評價主要是定量—百分制評價,該種評價方式以試卷的形式進行嚴格評分,側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量的考核評定,在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培養上明顯不足。鑒于此,在教學評價中應增加定性評價的權重,因為定性評價題型靈活多樣,注重對學生學習的質的考核,所以在問題答案的設置上會為學生預留了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是高校應該積極倡導實施的評價方法。但目前高校只注重定量評價所占比重過高的話,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阻礙高等教育培育出的人才整體質量的提高。
三、 道路工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融合的有效性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在校有效性評價階段,即短期有效性評價,第二階段為畢業后工作期間有效性評價階段,即長期有效性評價。在校有效性評價方法是:各種實習和設計的完成質量和完成時間同以往對比,參加科研活動競賽的人數和次數等。工作期間有效性評價方法是:選出有代表性的畢業學生,對其工作期間的技術適應力、疑難問題解決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長期跟蹤調查。
(一) 短期有效性評價方法
根據道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反饋信息,以及歷年在校生生產實習后的效果,結合工程實踐的發展情況,制定實習和課程設計的科學的教與學的過程,同時完善學校道路工程實驗室的儀器配備,以便保證設計性課程設計中有關試驗能夠進行的可行性。同時還要積極開拓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以便保證道路工程專業的學生在生產實習環節中學有所獲,使學生充分了解本專業領域的最先進技術,直接參與生產實踐,既可以提高學生實習時間的利用效率,也可以培養學生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方便教師同生產企業的溝通,以清楚知道學生對自己所講授的專業課知識掌握的好壞,據此隨時改變和完善教學方法和對學生的考核手段。
(二) 長期有效性評價方法
長期有效性評價方法的建立,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所培養出來的道路工程人才質量。但建立這一評價方法的難點是耗時長、需要對目標畢業生長期進行追蹤,才能制定出綜合全面科學的評價方法,形成可以實施的有效性評價體系。由于畢業生數量龐大,選出追蹤目標是十分關鍵的一點,這需要專業授課教師對追蹤目標本身在校表現要掌握的特別清楚。這一方法的建立具體如下。
首先,分析往屆道路工程專業教學上的經驗和不足之處,以及畢業生工作當中在專業知識上存在的短板;然后,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注意評價涉及方面的意義性和代表性,確定樣本選取的合理性;最后,通過具體的評價數據,對所研究的教學模式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
(三) 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評價方法有效性的保障
在教學方面,要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就要擴大教師隊伍的學習與交流領域,開闊師資團隊成員的國際視野,提供與其他國內外高校考察交流的機會,增加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對不同國家的產業規范、環境保護與能源政策的熟悉,還有就是對道路產品時尚的把握等。
在科研方面,應該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高水平的國際會議,更應鼓勵青年教師到國外知名大學的相關專業進行訪問交流,這不僅可以開闊科研視野,同時還可以搭建國際科研平臺,為建立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的科研梯隊做準備。
教師自身專業理論深厚,能夠將所講授的課程內容道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效果;實踐經驗豐富,能夠將抽象深奧的專業理論落實于實際工程中;科學研究可以完善提升理論,指導解決實踐問題。這一循環過程最終提升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而能制定出更科學先進靈活的評價體系。
四、 結束語
本文從道路工程人才培養質量入手,著眼于社會需求,針對目前道路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嘗試構建了短期和長期有效性評價方法,改進教學管理工作,完善道路工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真正有效地推動道路工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
高春妹,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建筑大學;吳偉杰,吉林省長春市,中國一汽技術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