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銘
摘 要: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培養的過程,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幼兒審美素質教育的意義、特征、實施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審美素質;培養
素質教育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發展為目的,提高人的獨立性、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等主體品質,使人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審美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
一、幼兒審美素質教育的突出意義
(一)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
心理學范疇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即人的“個性”。倫理學范疇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嚴,是人之“善”的本性。以美術活動為例,幼兒以其內心的需要出發,通過色彩、形態等造型語言來進行表現,并將這種表現傳達給觀眾(家長、教師、同伴)。觀眾在欣賞作品時體驗到幼兒創作時的感受,對其造型和表現流露出贊許之情。觀眾的同感和贊許反饋回幼兒,有利于進一步形成幼兒對自我表現的自信、喜悅等良好的情緒體驗。
(二)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有助于幼兒大腦潛能的開發
人的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是高度專門化的,有著明顯的分工。每一半球的功能獨立、完整,又是相互配合的。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美國科學家斯佩里博士研究發現,在一般情況下,大腦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語的、分析的、邏輯的、抽象思維的功能。左右半球能夠互相協調、互相配合、互相補充。任何復雜的心理活動,例如藝術活動、科學活動都必須依賴于大腦兩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補與協調才能進行。
上述研究表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審美活動主要是由大腦右半球支配的,對幼兒進行審美素質教育將有助于他們大腦的健康、協調發展及大腦右半球潛能的開發。
(三)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有助于幼兒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幼兒所接觸到的美的事物及創美活動中所整合的各種知識經驗,他們從事審美活動時所發展起來的直覺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抽象、邏輯思維起互補作用,有助于幼兒一般智慧的發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兒期就有濃厚的審美活動興趣并經常參加審美活動的幼兒,他們上學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識結構的學習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強、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動作靈敏協調、感情充溢等特點。
二、幼兒審美素質教育的特點
(一)情感表現性
幼兒對美的興趣、情緒、情感和態度總是毫不掩飾的。在幼兒審美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讓幼兒充分表現其情感和體驗。例如:早上一入園,幼兒就告訴老師:“媽媽昨天給我買了一個好漂亮的大蝴蝶(風箏)!”這時教師應當與幼兒一道描述風箏的美,表達自己對風箏的喜愛之情,讓幼兒的審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二)情節虛構性
幼兒審美情節往往不因現實中的審美對象才發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體現在編故事及繪畫活動中。例如:幼兒在畫小白兔時,突然說:“小白兔迷了路,到處找媽媽。”畫熊貓時,不按老師的要求而添畫了床、吊針,還解釋說:“熊貓生病了,在打吊針。”這時教師決不能批評幼兒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因批評只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力,盡量保護幼兒的這種超現實的審美情趣。
(三)手段表現性
在幼兒審美活動中,手段總是為了表現一定的審美內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兒在砂堆里插上樹葉,表示“綠在沙漠”。又如:教師請幼兒自己想辦法表現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兒畫出了小朋友穿著厚厚的棉襖,有的則用白色手工紙剪出美麗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紙屑拋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三、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素質
(一)讓美育貫穿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美,對于幼兒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務就是要將其具體、豐富化。教師要創設出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讓孩子們置身于美好的環境中。請孩子們與老師一起布置教室,讓他們走到哪兒都有玩的、有學的,并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孩子們擁有一個愉快、滿足情趣的天地。并從心底里產生要愛惜、保持美好環境的強烈愿望,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二)注意審美對象的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
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審美素質教育中要充分注意審美對象的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因為孩子作為受教育者,其審美體驗的產生不只在施教者的說教,更在他所選擇和運用審美媒介的感染力。因此,在審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圖片、實物、電影、電視等生動有趣、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并使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審美活動
(三)要為幼兒提供更多審美實踐的機會
美育不僅要培養孩子對美的欣賞力,還要培養創造美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幼兒多參加審美實踐活動。如讓孩子進行繪畫、泥工、折紙、剪貼、制作小玩具、學習表演歌舞和童話劇等。幼兒審美素質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重視課堂外的教育因素。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的、比較規范的活動。對教師來說,比較容易在計劃中滲透審美活動的有關內容。但對于沒有事先計劃的幼兒自由活動,教師往往不能給予應有的重視。其實這是一個美育潛課程的問題。自然或人工的教育環境、教玩具、活動材料、教育設施的完美外觀、教師的端莊衣著、文明禮貌言行、師幼之間親切友愛的交往等,都能給幼兒以美感,使幼兒在美的教育中不斷發展其審美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