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林
摘 要:良好的合唱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個正確的歌唱方法,通過有情感地歌唱,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藝術的魅力,從而喜歡音樂,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正確的音準與節奏感,同時激發振奮他們的樂觀精神,豐富其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和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增進團結,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合唱;策略
現實音樂教育中的課程安排盡管也引進了專職的音樂教師,開設了諸如聲樂和欣賞等音樂教學內容,但將合唱帶入課堂的還很少很少,擁有合唱隊的也不多,僅有的也是為了應急慶典或演出而臨時組建的,平時很少活動。究其原因,一是學生音樂基礎的薄弱對合唱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二是學生合唱觀念淡薄,缺之對合唱樂曲的審美體驗;三是學生音樂水平的差異也給合唱帶來了困難;最后是教師的意識淡薄,在課堂中對合唱教學的投入不大。
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得合唱在教學中面臨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困境。那么,怎樣排除合唱教學中存在著的種種不利因素;及如何搞好合唱教學呢?在新課改的今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尋求自己的教學特色。為此,本人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在合唱欣賞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合唱感悟力、鑒賞力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不同水平和性質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是緊密相連的,凡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都能轉化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動機,而在合唱欣賞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合唱感悟力、鑒賞力也要圍繞“興趣”這個點來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著手,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選擇一些與原唱的單旋律歌曲相關的合唱曲進行對比欣賞,讓學生感受到合唱整體所具有的音樂形象的生動性、豐滿性,從而培養學生對高層次的合唱音樂的感悟力、鑒賞力。比如在教單旋律歌曲《同一首歌》時,我在學生鞏固了歌曲節奏、音準的基礎上,選擇了《同一首歌》的合唱部分讓學生欣賞,當合唱音樂伴隨著各式樂器的音響將豐富的肢體呈現出來時,學生們個個豎起了耳朵,瞪大了雙眼,就連原先班上最不專心的學生也眉色飛揚、手舞足蹈起來,課堂氣氛隨之達到最佳狀態;使同學們感受到了在和平年代中那種溫馨、和諧的氣氛。即增強了學生對原有歌曲的旋律記憶,同時又提高了對合唱音樂的感悟力、鑒賞力。
二、通過簡單合唱曲的練習增強其對合唱作品的音樂表現力
(一)器樂練習法
就是借助器樂,便于學生對音樂各要素的把握。比如在教唱合唱曲《歡樂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支豎笛,按照規定的速度、力度變化分聲部吹奏旋律,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后再把合奏中的速度、音準和音程等感受轉移到合唱中去,以此來加強學生對旋律的記憶。
(二)氣息練習法
首先應該讓學生在歌唱之前上身保持直立姿勢,兩眼平視前方,雙肩放松,挺胸收腹。其次再用口鼻慢慢地平穩地吸氣,緩緩地用口呼氣。在訓練過程中可形象地去啟發學生在吸氣時如在聞花香或在用麥管吸水;吐氣時讓學生想象是在緩緩地用嘴吹蠟燭上的火苗,讓它晃動而不息滅,讓學生學會有控制地吸氣和呼氣來鍛煉橫膈膜的自控氣息能力。這樣,通過堅持不懈的呼吸訓練,并有節制地使用氣息歌唱,才能獲得良好的歌唱效果。
(三)發聲練習法
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呼吸及氣息的控制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識別歌唱中什么是正確的發聲,指出群體發聲的要點,讓學生明白合唱不是獨唱,不要去發揮個性的音調和音色,強調個人的發聲應與整體的發聲揉為一體,使所有的學生所發出的聲音達到高度的統一。如何做到個人的發聲與整體的發聲揉為一體呢?1.應先練頭聲。通過發母音“u”或“lu”來練唱,從小字二組的“d”開始上下移動來練唱頭聲,因為“u”就象一個嘴套,克服了學生唱高音時拉長脖子喊叫或是唱高音時只見張嘴不聞其聲的兩種極端。2.在掌握了正確的頭聲發聲方法之后,讓學生學會輕聲唱法,用微弱的音量“p”同時要求學生用良好的氣息配合自然放松地歌唱。在練唱過程中做到高而不擠(多用頭聲),低而不壓,弱而不虛,強而不炸,這樣才能真正獲得合唱音色的統一,達到聲音和諧、均衡的效果。
(四)情感交流法
即教師作為合唱中的指揮者,通過與學生各方面的交流、提示,幫助學生提高對合唱作品思想內涵的表現力。例如:我在教合唱曲《雨夜》時,首先從分析作品的創作思路、表達意境出發,引導學生去想象一幅山村雨夜中“師生情”的動人圖景。然后,通過指揮時的臉部表情,眼神提示,身體擺動等。將作品中的力度、速度變化及情感起伏的意識傳導給學生,使學生緊緊圍繞教師要求進行演唱,即集中了注意力,又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作品意境的表現力。
三、通過對單旋律歌曲的結構設計,激發學生對音樂形式的創造力
合唱作為一種最高形式的藝術形式,它的成功必然來自多方面的積極因素,這就為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條件。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現能力。教師要放棄包辦代替,讓學生大膽地去想象,去表演。例如在教唱單旋律歌曲《青春舞曲》時,我讓學生自己編排合唱形式,然后選擇一種最好的形式在課堂上傳唱,以此來喚起學生的內心成就感,并發展他們對音樂形式的想象力、創造力。
總之,在音樂教育中加強對合唱教學的投入,必將為人類文明進程中刻不容緩的一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綜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