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節的內容與生活實際關聯很大,但是學生對此不清楚,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利用多媒體的提示,結合探究性實驗的研究方法,進行模擬實驗操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增強生物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設計;反思
一、 教材分析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屬于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③)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中的第二節的內容。這節課主要包括兩個知識點:第一個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第二個是嘗試運用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教材通過“問題探討”中的曲線圖,展示了生長素與濃度的關系,然后直接告知學生“研究發現,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不能引起學生思維的變化,僅僅是接受一個事實而已,所以本設計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多媒體的提示,結合探究性實驗的研究方法,進行模擬實驗操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增強生物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通過“探究生長素類似物的作用與濃度的關系”自主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生長素類似物(如2,4-D等)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二) 能力目標
(1) 在讀圖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解讀問題的能力。
(2) 引導學生嘗試探究生長素類似物(如2,4-D等)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掌握探究性實驗的步驟,并進行設計實驗。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生長素類似物的實踐價值。
(2) 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三、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重點: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 難點: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
四、 教學過程
(一) 溫故知新,復習鞏固
課件展示植物向光性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向光性的成因,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與它的濃度有關嗎?學生會根據現象做出推測:生長素濃度越高,生長越快。
(二) 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課件展示“被臺風刮倒后又頑強生存的樹木”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橫放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時間后出現莖背地生長和根向地生長的原因。由于受重力影響,生長素發生橫向運輸,導致近地側的生長素比遠地側多,莖的背地生長讓學生感受到“生長素濃度越高,生長越快”這個推測的準確性,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但是根的向地生長卻讓學生看到“生長素濃度越高,反而生長緩慢”。前后認知的沖突,激發學生探究其原理的學習欲望,由此引導學生思考“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與它的濃度”的關系。
(三) 探究課堂,模擬操作
對于同一植物器官來說,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與濃度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確立實驗目的。本節課我們選擇“探究生長素的濃度與根生長的關系”,引導學生分小組思考討論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自變量:生長素的濃度;因變量:根的生長效果——生根的數目或根的長度)
課件展示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提出實驗問題——作出實驗假設——設計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每一步驟均設計相應問題引起小組成員的積極思考以及認真作答。在學生思考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反饋總結,同時播放本實驗的部分剪影,以喚起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最后教師展示實驗結果,引導學生獨自繪制相應的曲線圖。
(四) 曲線分析,重點解讀
學生繪制了“生長素的濃度與根生長的關系”的曲線圖,之后,教師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讀圖、解圖的過程中,完成對曲線的解讀,進而理解生長素類似物(如2,4-D等)在濃度較低時和較高時的作用效果,從而引出生長素的作用特點。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生長素是否對植物其他器官的作用也有兩重性嗎?然后給出基本思路。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生長素濃度與根、芽、莖生長效果的關系圖,從而揭示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最后總結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的關系,進而加深對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理解。
(五) 聯系實際,生產應用
由于植物體內的生長素種類非常少,提取困難,因而在實際應用(如農業、園藝等)中選用生長素類似物,比如萘乙酸、2,4D等。
通過課件展示圖片以及視頻,引導學生感受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方面。
(六) 當堂達標,反饋檢測
課件展示題目,由易到難,層次分明,在課堂上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認知情況,以便于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作適當的補充或調整。
五、 教學反思
“通過‘探究生長素類似物的作用與濃度的關系自主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如果直接講解曲線圖再進行探究實驗,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因此,本節課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聯系學生實際,結合素質教學理念,采用了以下方法:探究教學法,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巧妙設計,重構教材:打亂教材上的原有順序,梳理出以實驗得結論再分析的順序。精心制作:多媒體制作及動畫播放,讓學生直觀體驗到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的關系以及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過程。設置問題串導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層層設疑的方式激發學生思維,不僅讓學生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還能體會到科研研究的嚴謹性以及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耿露露.打造個性化課程呈現多樣化課堂——例談高中生物教材重構的幾點原則[J].中學生物學,2013.
[3] 郭玉華,趙巖艷,房殿武.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問題串”的設置[J].生物學通報,2013.
作者簡介:
陳璇璇,山東省棗莊市,山東省棗莊市第八中學南校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