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種重要能力,本文從“問題預案的設計、和諧課堂的營造、合作探究的氛圍、發現問題的方法、提問技能的形成、生產生活的聯系”等方面來闡述如何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達到促進學習興趣的形成和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化學教學;課堂提問;問題意識
一、 問題的緣起
目前的新課程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備受各位教師的關注和喜歡。然而根據筆者所見所聞以及個人實際執行的情況來看,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師給出問題,所有小組都討論同一個問題的情況。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作為問題來討論,所以缺乏針對性并且費時費力,沒有將互助互學共同進步的小組合作實質優勢發揮出來。小組合作成了小組內少數優秀學生的表演秀,充當老師的角色唱獨角戲,大部分學生成為小組中的“看客”。甚至于有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到位,甚至有抵觸情緒,習慣于傳統課堂的“滿堂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疑惑尋求幫助更是無從談起。所以筆者深深地感覺到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態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急需解決。
二、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
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為學生打開一扇門,讓學生豁然開朗,更從情感上刺激了學生迫切地愿意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了學生追求那種撥云見日的感覺,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將學生帶進一個個化學的新天地。然而對于學生而言,站在學生角度,問題的解決途徑其實更多的是同學之間的交流。所以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的功效落到實處,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善于提出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的實踐:
1. 教師設計預習學案,學生自主學習提問題
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學生也不例外,但是學習上不愿意思考的惰性會造成思維的僵化。所以筆者將精心設計的預習學案下發給學生,每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自己在本節內容上存在的問題,要求每名學生在課堂上要提出至少一兩個問題。而且上課前我會讓一兩個小組的同學分別讀出自己的問題,并且會及時地表揚和鼓勵,時間一長,學生就會自覺地形成一種習慣。
2. 創造平等的師生關系和民主的課堂氣氛
據有關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活躍程度與外部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教師能在平時和學生的相處中放下師道尊嚴,和學生以平等的關系和諧相處,在課堂上對學生是民主的態度,而不是壓制的態度和壓抑感覺,那么學生必然能夠讓思維放松和活躍,活躍的思維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及時想到和發現問題,和諧民主的關系使學生愿意給老師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平等的關系使學生不但敢提出問題,而且愿意為解決問題做出一番深刻的努力。
3. 樹立生生合作探究、師生教學相長的理念和氛圍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合作探究是一種趨勢,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學習方式。不論學生還是教師都要樹立合作探究的理念,形成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探究、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相長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開闊視野、拓寬思維,激發求知欲望,培養質疑的精神,不但能發現問題,而且想問問題,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比如在“高中化學基本實驗和操作”的復習中,其中一個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量筒為什么沒有零刻度線?”當這個同學提出問題后,我借機也提問為什么滴定管有零刻度線呢?把握時機,復習了量取液體體積的儀器,并且及時地表揚了這位同學,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4. 利用學科特點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平時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特點,針對性地設計懸念,例如設計制氣實驗的流程、設計鹵代烴中鹵素原子的檢驗、設計氣體防倒吸裝置等等,還有學完化學平衡的移動之后,可以設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硫酸工業中的壓強影響因素的分析等等。使得學生耳濡目染受到啟發,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帶著思考去學習,只要學生會思考了,也能像教師那樣提出許多很有針對性的問題,之后在學習中也會有的放矢,對學習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5. 加強雙基落實,豐富知識內涵,培養學生提問技能
其實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雖然也熱愛學習,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發現的問題,但是由于思維方式、專業知識、理論與實際的聯系、語言表達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學生無法準確表達、表達不到位、提問表面化、表達不專業等。因此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形成,盡量多的給學生鍛煉機會,培養他們準確到位地提出比較專業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同時也對學生分類比較和歸納推理的綜合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動和培養。
6. 將課堂教學與生產生活相聯系,拓寬視野激發思維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以及科技領域都蘊含著許多化學知識。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注重將化學學科與生產、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感覺到化學離自己并不遙遠,比如學到選修4“化學反應與能量”時以運載火箭的燃料為例,學到化學平衡時以煉鐵高爐為例等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從而產生問題意識、樂于提問。
三、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義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一旦學生有了問題意識,就會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強烈的內驅力,將問題貫穿教育過程,讓問題成為學習知識的紐帶,才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才能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獨創之見,才能使課堂知識得到最大延伸,才能使學習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桂玲.新課程下如何優化課堂提問[J].現代教育,2011,(Z1).
[2]宋廣文,竇春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及其教育作用[J].教育科學,1999,(2).
作者簡介:
曹萬寶,甘肅省金昌市,甘肅省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