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教育形式要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這就要求學校開全開齊課程,當然美術課也不例外。但事實上,學生認為學習美術必須有足夠的天賦,沒有一定的天賦是學不好美術的,所以對美術不太感興趣。這樣,就給美術教師的授課帶來很大的困擾,如何讓學生改變這種思想觀念,對美術課產生足夠大的興趣,是開展好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創設情境;激發潛能;讓美術進入生活
要想使學生對美術課產生興趣,不僅僅是依靠嘴上功夫就能解決的,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要有實物,引導他們,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美,而不是憑空說教讓他們感受美。這樣,要想實現這個短期的目標,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指導他們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以至于讓他們真正的愛上美,達到愛上美術課的目的。所以,美術課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讓美術課走進生活。
一、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中要能積極創設活動,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如教學《多變的色彩》一課時,教師先不教授應學習的知識,先用課件的形式展示一個多彩的世界,讓學生感知到世界是多彩的,是由五顏六色的色彩組成的。接著,教師會用幻燈片播放各色衣服的搭配,引導學生從視覺的角度看哪種顏色搭配更舒服,哪樣的顏色搭配又更刺眼?學生直觀的感受會告訴他們,他們能判斷的非常準。這樣,在他們的頭腦中有個色彩的概念,老師再講授有關色彩的問題,學生會很自然的接受。因為他們對色彩有了更多的認識,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色彩有了新的認識,至少學生在以后的穿衣搭配上就有講究了,不會再是隨意的搭配,而是能彰顯出學生的年齡所特有的氣息了,也就是說,美術課對學生起到了一定性的作用。如果還和原來一樣的方法,在不了解學生的情況下,上課直接講有關色彩的問題。學生就會是一頭霧水,久而久之,更感覺美術課沒啥意思,弄不明白,又不感興趣,達不到美術課的效果,也提高不了學生的審美,與素質教育相背離。因此,美術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將教材中的知識點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設計相應的活動,創設恰當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能積極的參與活動,能主動的探究有關美術的知識,如:美術的固定術語等,更多的認識美術,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 引導學生用美術表達生活,激發學生的潛能
在學生能正確認識美術的前提下,教師要進一步的正確引導,引導他們能從實際中發現美,感悟美,如:教師在一些特殊節日中(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安排學生制作賀卡,不做任何提示的前提下,要求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親自動手制作,在訓練他們動手能力的前提下,也訓練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制作完畢后,進行評選,要求學生說出被選中的賀卡美在哪里?指導學生從中感悟美的元素。其實,簡單的制作賀卡的活動,完全可以看出學生對美的認識程度,有的學生對節日頗有感觸,他選擇的美的元素恰到好處,寓意深刻,這說明他們對美有了一定的認識,相反,有的學生卡片制作非常膚淺,這就需要教師繼續引導,引導他們能有更深的認識。所以,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更有利于學生對美的感悟。
三、 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美術資源的能力,讓美術走進生活
教師在充分利用美術教材資源的同時,還需深度挖掘教材內涵,拓展教材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體會,讓學生在生活發現美的事物、美的景色,從而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美術元素。學生走出校園感受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觀察大自然的顏色,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事物,主動地將生活和美術相結合,讓學生領略到大自然的美感,在美的感悟下煥發學生們的美術創作靈感。比如在寫生課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風景區寫生;在手工制作課教學中,教師可將我國傳統的剪紙或者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雕塑等作為教學素材,讓學生觀察這些素材的同時發現素材的美感,然后引導學生如何制作剪紙。這樣不僅鍛煉學生能審美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查找美術資源,如各種題材的油畫、國畫及雕塑等,讓學生通過網絡對一些無法看到實物的內容形成直觀的認識。
四、 開展多維互動交流,實施美術教學生活化
所謂多維互動,主要是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師生與教學環境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在美術教學環境中,教師往往無法完全掌握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況,因此開展多維互動交流不僅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交換學習意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與美術教材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開展體驗式學習和開放式教學,常常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美術學科有它的特殊性,它是有別于其他文化課的。美術課不單單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所以,美術教學除了依據課本知識之外,還要依據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的審美往往來源于生活中的實物,教師在美術課堂中一定要雙方兼顧,千萬不要讓美術課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空談理論,而無實物,讓學生模糊不清,失去興趣。除此之外,教師課堂中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讓他們能真正地發現美,認識美,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
作者簡介:
陳銀,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東皇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