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它對于化學的教學內(nèi)容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化學平衡的探討是建立在微觀世界上的,高職化學的知識點相對較為簡單,教學課時也較少,而高職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又較為薄弱,這就造成了化學平衡是高職化學教學的一大難點。近年來,微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越來越多,其教學優(yōu)勢也越來越明顯。本文對微課在高職化學平衡中的教學進行簡單的討論。
關(guān)鍵詞:化學;教學;微課
相對于其他學科,化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系統(tǒng)性以及微觀性的特點,這就使得化學常規(guī)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高職學生具有其自身特點,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缺乏自主性,因此高職化學的教學必然存在教學困境。隨著新的教學手段的拓展,微課在高職化學中的運用逐漸體現(xiàn)出它的優(yōu)越性。本文立足化學平衡這一知識點,淺談微課在化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 高職學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學習主動性的缺乏
高職學生基礎較差,課堂上很難做到注意力集中,課堂學習缺乏主動性,基本處于跟著教師節(jié)奏的被動學習,在課后往往也疏于練習,更談不上預習與復習。高職化學的課程考核采取平時分加期末測試的形式,多采取卷面形式,對于化學實踐能力的考核要求不高,學生能夠通過考前突擊復習通過考核,因此,在高職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不高。
(二) 學習興趣的缺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職化學知識結(jié)構(gòu)相對較為枯燥,受教學條件所限,化學實驗實踐環(huán)節(jié)相對較為薄弱,高職化學在課堂教學中多采取教師分析講述的形式,在學生自身化學基礎不扎實的基礎上,這樣的教學設計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教學模式的單一
高效課堂教學依托于好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不同的課堂、面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高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沒有從教師自身條件、學生、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等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講授課程對于高職化學的教學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定的束縛。
二、 微課的內(nèi)涵以及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 微課的內(nèi)涵
微課,又稱為微課程。它是一種短期課程或者說是課程組件。微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視頻的形式出現(xiàn),時間集中在10分鐘以內(nèi),并且以5分鐘左右為最佳,它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集中體現(xiàn)教學中的重點或者難點,具有容量小、內(nèi)容廣、教學目標明確等特點。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它還能夠隨時進行重復播放,教學形式新穎,易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過程更加具有可選擇性以及可控性,教學效果也更為良好。
(二) 微課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高職化學知識點不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不積極主動,這些都帶來了高職化學教學的困境。而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nèi)容少、突出情景化教學等特點,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微課具有可重復播放的特點,便于高職學生的自主復習鞏固,對于高職化學的傳統(tǒng)教學是一個有力的補充。同時,微課還能對高職化學的實驗和實踐教學進行強有力的補充。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高職化學教學內(nèi)容都適合采用微課教學,教師要通過對教材的詳細分析,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找到適合的微課教學內(nèi)容,才能最大發(fā)揮微課的作用。本文以化學平衡為例。
三、 高職學生化學平衡學習困難原因解析
(一) 化學平衡是高職學生化學學習中的難點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建立在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它也決定了能不能很好地掌握溶解平衡、電離平衡以及水解平衡的理論知識。但是,在高職化學教材中,化學系統(tǒng)知識講得并不詳細,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因為客觀原因較為簡單,這就造成了高職化學知識的傳授過于抽象,學生難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自身的原因,高職化學很難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化學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要從正逆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去分析,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所有的討論都建立在學生的想象上,教師也很難掌握以及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因此,化學平衡是高職化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
(二) 高職教學模式造成教學難點
初中化學的學習是建立在可觀的基礎上的,通過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其本質(zhì),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但是,高職化學很多理論知識是建立在微觀基礎上的,很難通過顏色、狀態(tài)等變化進行講解,純理論的通過講授、習題來探討微觀世界的教學模式,既吸引不了學生,也容易造成學習的倦怠。
四、 微課在高職化學平衡教學中的運用
化學平衡的教學難點集中在學生對于可逆反應中兩個相反方向反應的發(fā)生的想象,當反應條件發(fā)生改變時,化學反應又將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化學反應是建立在原子、分子的基礎之上,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腦中已經(jīng)構(gòu)建了化學的微觀世界,而學生在接收新知的時候,腦中仍停留在宏觀世界之中,他們?nèi)匀粌H僅習慣通過化學反應現(xiàn)象去理解化學知識,面對教師構(gòu)建的微觀世界,學生往往是一臉茫然,微觀世界的欠缺,使得化學平衡難以被接受,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去應付考試。
宏觀和微觀世界的銜接直接決定了化學平衡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對于微觀世界的構(gòu)建使得反應平衡的教學變得抽象以及不易理解,直接將教學知識點復雜化。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講解已經(jīng)將學生帶入到微觀粒子的世界中了,但是化學平衡的反應太復雜,不是簡單的描述能夠講解的。如何將化學平衡的微觀與宏觀相結(jié)合,就成為了化學平衡能否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guān)鍵。微課就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矛盾沖突。
微課具有可視性,教學內(nèi)容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接受能力自行設計,具有靈活性以及形象性的特點,它能夠通過動畫將微觀世界放大。通過微課,將化學平衡的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相銜接,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反應的微觀粒子模型,并且能形象地反映出化學反應條件發(fā)生改變時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改變、壓強的改變等條件下,可逆反應的兩個方向反應的速率變化以及規(guī)律,能形象地給出反應是如何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從而幫助學生分化教學難點,加深對微觀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化學平衡中各條件變化帶來的平衡移動影響,從死記硬背知識點,到真正理解知識點。
總之,微課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是一個全新的領(lǐng)域,它能通過類比將微觀抽象的世界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同時,由于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教學形式新穎,又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生興趣,能有效地提高高職化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賈紹明.化學平衡“向左走”還是“向右走”[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3):26-27.
[2] 王磊.化學反應原理[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7.
[3] 朱孝斌.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解決化學平衡問題差異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閔敏,江蘇省張家港市,張家港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