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心宇??
摘要:近些年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旅游業也蓬勃發展。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本文針對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中的師資培養、專業課程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在博鰲論壇期間如期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規劃中許多重磅內容將極大推動沿線國家及城市旅游業長足發展。到2020年,中國可能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最受歡迎的旅游目標國。當前,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最迅速的行業。社會上對旅游從業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2015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中可以看到:截至年末,全國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開設旅游系(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1518所,比上年末增加396所,在校生57.1萬人,增加13.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789所,比上年末減少144所,在校學生22.6萬人,減少9.2萬人。從數據中,很明顯的看出,全國高等院校旅游專業的在校生人數有著顯著的增長,而中等職業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人數銳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差異?如何找準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定位,提高學生數量與質量,作為一名中職旅游專業教師,這是我從教幾年思考最多的問題。
一、 中職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1. 生源質量較差
歐美國家的職業教育有完整的體系,擁有職業中專、職業專科,及產學研結合的職業本科、職業碩士等連貫的職業學歷。職業院校與普通院校是兩條相對獨立的平行線,從縱橫上看,雙軌之間的同等學力也可相互轉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職業規劃選擇就讀哪類學校。從生源上來說,普通院校與職業院校并無太大的差別。
然而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善,無法自主的選擇所需要的生源。有些職業學校的生源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學生根本招不滿,教師無課可上。因此對學生基本不挑,大部分來自于普通高中錄取后被淘汰下來的,文化課成績較差的孩子。雖然成績并不能證明學生能力的優劣,但是可以說明這些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吸收能力有所欠缺。旅游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如汽修、烹飪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理論性強。該專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的寬度非常大。一個好的旅游從業者必須是一位“雜家”。因此受到生源質量的影響較大。學生若非是有很大興趣支撐,往往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易產生厭煩的情緒。這也是為什么從整體上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有增長但中職類旅游管理學生人數下降的原因之一。
2. 對服務行業有偏見
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我國的傳統文化認為,體力勞動者辛勞多,回報少,社會地位低。就讀職業中專的學生,步入社會的時間較早,大部分從事的是基礎崗位。因此,家長出于對子女的考慮,在專業的選擇上會更加傾向于他們認為的社會地位較高的專業,如會計類專業、幼教類專業等。
旅游業屬于第三產業,中職學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能夠從事旅游相關服務、導游和旅行社基層管理工作的中初級專門人才。根據這個培養目標,學生未來可能的就業崗位是導游員、計調員、茶藝師、咖啡師、服務員等。當前一些旅游酒店企業管理不夠規范,色情、賭博時有發生。這些基礎崗位的發展前景較小,沒有學歷的支撐,升職機會不大。也就是所謂的“青春飯”。這些工作與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好工作有所出入。因此,許多家長會避免自己的孩子選擇旅游服務類專業。
3. 教材課程設置不合理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各型各類的教材層出不窮。旅游類專業教材非常的廣泛,從內容上看除了專業技能外還包含了歷史、地理、禮儀、法律、心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從亞馬遜上搜索《餐飲服務與管理》這本教材,簡簡單單就出現了二三十種選項。這些教材,內容相似,重復率高,缺乏自身特色。教材的品類雖多,但是更新速度慢,如《旅游法規》這本教材,需要時時的對國家新出臺的政策進行補充,但課本卻十年如一日的毫無變化。有些中職教材只是簡單的對高等教育教材的刪減,非常不適合中職生使用。這一方面說明了旅游專業教材有著很大的市場。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低質量的專業教材同樣也遍布市場,無法滿足旅游專業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
從課程安排上來說,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大部分學生就讀中職類院校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學一門手藝而盡早的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然而,中職類旅游專業的課程理論大于實踐。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所用到的有一定的脫節。例如,若想在中職學校取得畢業證就必須先取得技能證。而旅游專業含金量較高的技能證是導游證。而導游證報名的條件是年滿18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很明顯中職生從年齡上就不符合標準,于是退而求其次,選擇比較好考的餐廳服務員證書。為了取得畢業證,花了大量的時間練習擺臺。在工作中用處不大,學生的興趣不大,造成出現學生學得痛苦,老師教得痛苦的現象。從課程安排上就與專業的培養目標相脫節。
4. 師資力量不足
中職院校有社會上缺哪個專業的人才,學校就開設哪個專業的現象。那么缺專業課教師怎么辦呢?就把資源過剩的公共課教師經過簡短的培訓轉為專業課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對行業的現狀及發展都缺乏了解。
旅游管理專業在我國的發展將近三十年,屬于比較年輕的專業。在非旅游院校的中專中,屬于小型專業。專業課老師有從歷史、地理專業轉行過來的,也有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充實到中職院校教師隊伍里的。科班出身的專業課老師雖然理論基礎扎實,但是沒有實踐經驗支撐,再加上年輕老師脫產實習的機會很少,在上課過程中“依葫蘆畫瓢”易造成理論與實際脫節。
二、 中職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建議
1. 加強中職教育的社會宣傳
社會上對中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見。我們要做的就是消除這些偏見,學校可以提高教學的硬件水平,通過開放周等形式,讓家長及初中生參觀學校的教室、實訓室。加強家長及學生對職業教育的了解。讓他們明白,職業教育并不是無法上普高的選擇,而是對自己未來盡早的規劃。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春季高考,讓中職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形成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同時,對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在錄取時應有一定的分數限制。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對學習過多的理論產生厭煩情緒,出現流生的現象。endprint
2. 強化課程設置,突出自身特色
不同地區的旅游市場環境有所不同,所需要的從業人員的技能也有不同的側重點。現階段,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往往面面俱到,有基本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公共課。還有專業基礎課,以及禮儀、服務心理、餐飲、產品營銷、會展、景區等各式各樣的專業課。會造成學生樣樣了解,樣樣不精的現象。學校可以加強導游基礎知識、法規、景點講解等基礎課程的比重,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結合當地的特色,進行校本教材的制定,按照市場需求來設置課程,體現專業特色。同時可以開設調酒、茶藝、咖啡等操作性、趣味性、實用性強的課程,提高旅游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
3.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
一個專業的發展與教師隊伍的優劣有著直接的關系。學校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本校旅游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派送優秀青年教師脫崗深造,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安排教師深入旅行社等相關企業學習工作,加強教師對專業動態的了解,讓專業教師成為資格證書與實踐能力等值的“雙師型教師”,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同時設立一定的鼓勵機制,鼓勵教師開展教研項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其次,可以定期邀請旅游企業的管理者、優秀員工在校舉辦講座,或直接給學生上課。
4.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定技能,盡早地運用到工作中去。學生的實訓可以通過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兩個方面進行。學校可以加大對實訓室的投入,如導游模擬實訓室、前廳客房實訓室、酒吧茶藝室供學生學習。其次為了避免出現學校所學與工作所用出現脫節的情況。學校可以和本地區的旅游企業進行長期有效的合作,作為校外的實訓基地供學生到企業實訓的機會。這同樣也能夠給企業輸送穩定的畢業生,形成良性的互動。
三、 結語
面對旅游業蓬勃發展旅游從業人員供不應求的今天。中職校旅游管理專業也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加強社會對旅游專業的認可度,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企業的需求相一致。這樣才能真正的開創中職旅游管理發展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吳必虎,朱虹.“一帶一路”的旅游巨變值得期待[N].中國旅游報,2015-04-03.
[2]2015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EB/OL].中國旅游局數據中心,http://www.ctaweb.org/html/2016-10/2016-10-18-15-55-68599.html
[3]呂俊麗.法國職業教育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江蘇教育研究,2015-03-25.
作者簡介:
魏心宇,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長樂職業中專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