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琴芬??
摘要: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常規呢?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利用圖標幫助幼兒培養生活常規;利用圖標幫助幼兒培養游戲常規;利用圖標幫助幼兒培養學習常規。
關鍵詞:圖標;常規;培養
3~6歲兒童是常規教育的初始階段,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教師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會因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幼兒也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那么,怎樣才能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常規呢?
一、 利用圖標幫助幼兒培養生活常規
生活常規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是根據幼兒生活環節而制定的規則。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加上父母的溺愛,大多數幼兒的生活習慣都比較差,比如飯前便后洗手、喝水、吃飯、穿脫衣物等都是家長包辦。入園后,當教師提出一些常規要求時,幼兒通常都是很茫然的,基本上都沒有自覺意識,所以需要教師的提示和幫助。如他們在喝水、如廁、洗手時往往會你推我擠,很混亂,有時還會有幼兒被推倒在地,甚至會造成傷害。圖標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在飲水區、盥洗室教師可以用小腳印的圖標來幫助幼兒排隊,在這些需要排隊的地方教師可以貼一條橫線,然后在橫線的后面貼上排好隊的小腳印,這樣幼兒在喝水的時候就會自覺地站在小腳印上,慢慢地幼兒喝水、洗手、如廁排隊的習慣也就形成了。
小班幼兒吃飯時特別混亂也是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比如不會自己拿勺子吃飯、吃飯時東張西望、吃完飯不會把碗放回餐車等。針對這一系列的現象,我們可以運用餐前小故事和圖標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擬人化特點,他們喜歡重復與模仿,喜歡邊說邊做,情感也很豐富。針對這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我們嘗試將有趣的故事以圖標的形式制作成“用餐流程圖”來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常規。我們在用餐前結合圖標給幼兒講述自編故事《愛吃飯的小猴》。并將小猴如何吃飯的“用餐流程圖”布置在教室前面,第一張“小猴坐在餐桌前”圖標來表示;第二張“小手握勺子”圖標來表示;第三張“勺子放進嘴巴”圖標來表示;第四張“干凈的小碗”圖標來表示;第五張“分別放回勺子和小碗”圖標來表示。在幼兒用餐時教師可以結合圖標提醒幼兒握勺子的方法和用餐時的規則,慢慢地幼兒就會不用教師提醒,自己看著圖標學會遵守用餐時的常規。并可以根據幼兒規則的掌握情況逐漸增加用餐常規圖標,如增加飯后撿米粒的圖標等。幼兒會在圖標的幫助下安靜、有序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良好的生活常規逐漸形成。
二、 利用圖標幫助幼兒培養游戲常規
《綱要》要求我們做到:“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條件,尊重幼兒游戲的意見,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滿足和發展。”在游戲中教師是觀察者和支持者。我們要學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去觀察。現在提倡教師在游戲中管住手、管住嘴,教師們都欣然地接受了這一點。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幼兒游戲常規差,玩具灑落一地,整個活動室里亂哄哄的。此時圖標就可以做一個管住手、管住嘴的“教師”,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游戲規則。我們可以在游戲區域根據游戲的特點制定一些游戲規則,并把這些規則以幼兒能夠看懂的圖標來展示出來,引導幼兒自覺遵守。比如在每個游戲區域都有人數的限定,那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在游戲進入區設置規則。在小班“娃娃家”游戲中,教師可以制作進區卡片,并在每張卡片上分別畫上“爸爸”、“媽媽”、“寶寶”的圖標,這樣來這個游戲區的幼兒掛上圖標不僅知道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而且只有三張掛牌,沒有掛牌的幼兒就不能進入該游戲,從而限定了游戲的人數。在中大班中就可以在游戲進入區中以“畫簡筆小人”來作為圖標,游戲可以容納幾個人就畫幾個“簡筆小人”,這樣就能幫助幼兒一目了然參與游戲的人數。有的游戲可能需要安靜,比如“寶貝閱讀”那么我們就可以在游戲區貼上一個“食指放在嘴唇”的圖標,來提醒幼兒要保持安靜。當然隨著游戲的不斷深入,教師可以用圖標來增加游戲規則,提醒幼兒遵守。玩具歸類的常規也可以有效運用圖標來幫助幼兒,我們可以在每個玩具框上貼上該玩具的圖標來告訴幼兒這個框應該放什么玩具,幼兒在收玩具的時候就可以對號入座。不僅如此還可以在玩具柜相應的位置貼上玩具圖標,幼兒每次收玩具的時候就知道把玩具送回到玩具自己的“家”。有了圖標的幫助,幼兒在收發玩具時就能做到井然有序。
三、 利用圖標幫助幼兒培養學習常規
學習常規是幼兒園常規培養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兒順利、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基本保證,更是形成幼兒心理和生理的“動力定型“的基礎。因此,從幼兒階段起,就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學習常規。包括教學活動中認真聽講、眼睛看教師、回答問題先舉手、不隨便離開座位等。進入中大班后,集體教學活動逐漸增加,為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常規,我們結合兒歌把這些常規以圖標的形式展示在“班級公約”中,比如課堂紀律兒歌:上課首先坐整齊(“幼兒手放膝蓋做端正”的圖標),集中精力認真聽(“幼兒眼睛看教師”的圖標),回答問題先舉手(“高舉小手”的圖標),聲音洪亮人人愛(“張開的小嘴巴”的圖標)。中大班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在增強,具備了一定的表現、表達的條件,所以在這一時期,教師可以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繪制圖標,于是這些圖標讓幼兒共同設計完成后張貼在“班級公約”中。
操作活動常規也是學習常規的一部分,在操作常規的培養時,我們同樣可以運用圖標來幫助我們,讓幼兒在操作的區域中制定操作規則,比如,“安靜地進區”可以用“小手放在嘴巴”的圖標來表示;“注意使用操作工具的安全”可以用“剪刀、錘子等邊上畫上感嘆號”的圖標來表示;“不同材料的歸類”可以在“每個材料盒上貼上該材料簡筆畫”的圖標來表示;“保證地面、桌面整潔”可以“畫個桌面上有塊抹布”的圖標來表示;“收拾學習用品”可以用“畫上學習用品和小房子”的圖標來表示送回家。這樣幼兒在操作區一看到圖標,他們就會按照圖標上的規則進行操作活動。久而久之在圖標的幫助下幼兒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
圖標的運用給了教師較大的幫助,它解放了教師,讓教師在常規教育過程中找到了適合幼兒的方法,它符合幼兒年齡特征,是幼兒易于接受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幼兒通過看圖標形成了良好的常規,促進了身心的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鄭琴芬,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附屬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