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要:基于對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運用的認識,針對審計信息化現狀的分析,結合大數據的發展,對大數據時代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運用的影響和未來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信息化運用;思考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相關報告,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為4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人民幣。注冊會計師需要應對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影響,并應用新技術更好解決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應用的問題。下面從注冊會計師審計層面,以審計軟件為例,基于大數據的影響,對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運用進行思考。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信息化應用的認識
(一)現狀
2000年左右,注冊會計師使用辦公軟件替代手工寫作。辦公軟件的功能開發、使用者對辦公軟件的熟悉程度,影響著工作效率。一些了解審計實務又熟悉辦公軟件的使用者,實現審計工作與辦公軟件的融合,提高了審計工作信息化水平。
2000年以后,審計軟件開始在事務所中應用。審計軟件重點在于如何取得客戶財務數據,如何完成審計底稿。在審計軟件的使用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個性化的審計工具也有零星開發,
審計軟件主要基于企業財務數據。不少企業使用ERP等管理系統,管理系統存儲著企業經營數據,而這正是財務數據的基礎。如何使用管理系統,應引起關注。如何完成企業數據全鏈條的分析挖掘,也應引起關注。
因為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不能消除,審計人員需要在審計程序中獲取外部證據,來驗證企業數據,比如:企業登記情況、函證、外部代管存貨,發票的真偽等。有些外部證據收集還不是很到位。
(二)成因分析
事務所大多規模較小,自主開發軟件的意愿和能力較弱。為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部分大型事務所開發或委托開發軟件,應用于內部管理和現場審計。在審計軟件使用過程中,一方面審計人員對現實需求描述不清、不透,軟件開發者審計經驗缺乏,相關部門投入不足,軟件功能開發不夠、不便捷。另一方面,部分審計人員對軟件理解不夠,導致審計軟件使用效果不甚理想。
二、大數據的認識
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為“大數據”下的定義:“大數據”是指為了更經濟更有效地從高頻率、大容量、不同結構和類型的數據中獲取價值而設計的新一代架構和技術,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
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 Volume (大量)、Velocity (高速)、Variety (多樣)、Value (低價值密度)、Veracity (真實性)。
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三、審計信息化應用影響的認識
(一)機遇
1.總體審計成為可能。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大數據突破了抽樣限制,使總體審計成為可能。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可以著眼于企業總體數據開展工作,也可以通過對企業相關聯的行業、區域、機構、產品以及風險信息的數據進行關聯整合,多維度、多角度從各個方面了解審計對象,從整體視角比對分析數據,較為全面的判斷審計對象整體數據。
2.審計成果向綜合應用發展。數據處理速度的提高,審計人員不僅僅可以提供單一審計報告,也可以通過審計數據的深度挖掘,實現審計成果的綜合應用。
3.通過相關性找出數據內在聯系,預測未來發展。大數據時代,審計人員可以根據業務特點,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建立相應的數據模型,通過過去及實時的大量的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
(二)挑戰
1.及時性。大數據環境下,數據的處理速度更快。內部控制制度和先進的管理流程在信息系統中的相對固化,使得數據取得和使用相對模式化,要求審計工作速度更快,給審計提出了更高的時間要求。
2.數據的真實性及內控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較為落后的時代,數據的準確性關系著審計結果。在大數據時代下,所獲取的數據可能會遇到大量的錯誤。數據存在錯誤就意味著數據處理流程存在漏洞,也反映出企業信息系統的控制、管理存在問題。如何通過分析不合邏輯的數據查找問題,也值得審計人員研究探討。
新技術讓財務數據處理相對容易,這要求財務從財務管理理念向綜合管理理念發展,參與到內控管理全流程。作為第三方審計,注冊會計師也要關注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建立后,一些傳統的舞弊行為被限制,可能衍生出新型舞弊行為,注冊會計師應持續關注新變化。
3.成本效益原則。大數據的出現,審計詳查變為可能。基于成本效益原則產生的審計抽樣方法將被替代。成本效益原則還會不會存在?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實現成本效益原則。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內容已從文字、數字,擴展到圖像、聲音、視頻,甚至于地理坐標、三維圖像。審計數據也越來越多,數據依賴度越來越高。如何發現數據之間的關系,透視數據代表的利益關系,洞悉數據疑點,需要提高數據分析水平。
4.數據安全性。在現有的審計條件下,企業處于數據保密和應對審計的考慮,對提供數據不是很積極。大數據環境,數據處理速度更快,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也更為重要。數據涉及到企業切身利益,一旦泄露將對企業利益產生影響。包括技術手段、物理手段,是否可以既得到使用大數據帶來的便利,又有效防止數據丟失或控制的風險,還需要繼續研究和探討。
四、審計信息化運用發展的思考
(一)加強對大數據影響的研究
1.會計師事務所自我發展的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業務量增加、規模擴大增加了管理難度,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的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過程管理,做好內部風險控制。特別是大數據的出現,加大研究力度,把新技術有效應用于內部管理,使管理更有成效。
2.審計軟件自我更新的要求。一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軟件系統的應用開發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其中一部分由會計師事務所自行開發,另外有相當部分的組合工具都是購買外部套裝商業軟件。以加強大數據影響的研究為引領,提高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成本、投入的認識,重視IT團隊建設及軟件正版化問題,有利于解決信息化應用軟件市場不發達,信息化應用水平不高的問題。
(二)重視軟件開發
一是在審計軟件研發中,融入制度、規定、要求,融入審計方法,融入審計模型。通過不斷完善軟件的各項功能,使審計工作更有效。二是將審計數據按照不同類型企業、業務,建立數據庫。研究建立審計模塊,通過模塊將已取得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結合數據分析,挖掘風險點。另一方面將積累的大量審計數據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整合提煉,在一定范圍內,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務價值。
(三)加強人才培養
通過提高審計軟件的應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高度信息化、網絡化可以使人員合理調配、數據資源共享、項目風險實時控制更合理,把各項資源整合起來更好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通過相關軟件的不斷研發,讓大數據在事務所實現做大做強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大數據時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秦榮生.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J].審計研究,2014 (6).
[3]張兆信.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 (05).
[4]韓威.大數據時代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 (01).
[5]李秀菊.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內部審計,201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