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君
[摘要]隨著全國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如何改善目前的語文教學狀況,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已經成為語文教學值得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開展課前演講,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課前演講旨在增強學生的參與和競爭意識,增加自信心,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演講;實施策略
課前演講,是要求學生在正式上課前的三到五分鐘時間里,自主選擇演講的內容,以口語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才華,最后老師和同學對其演講進行評價。開展語文課前演講活動,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學段特點,調整演講方案,教師要轉變觀念,克服心理障礙,多聽學生的建議,讓課前演講活動變得生機勃勃,真正讓學生在課前演講教學中提高能力。
一、規劃演講內容
開展語文課前演講教學活動時,教師在規劃課前演講時應作出長遠的考慮,整體規劃,漸進式地啟發培養學生。通過語文課前演講教學活動,應該達到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在規劃演講內容時,要注意拉近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
1.與教學內容同步
任何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制定都不能脫離教材,脫離教學大綱的要求,所以,教師規劃課前演講必須根據不同時期的教學模塊和教學目標,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制定演講主題。如在詩歌單元,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與作者有關的事跡,或者找自己喜歡的詩,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
2.課內外勾聯
要想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成績,光靠課內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應向課外多積累素材,多感悟生活,多觀察社會,多找一些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題。教師在課前演講中也可以安排時事評論、美文推薦、讀感悟等環節。
二、細化演講模式
語文課前演講如果能持之以恒,訓練有法,教師和學生一定會在其中收獲頗豐。小學語文課前演講應根據學生的口語能力和不同年級段的實際水平,有計劃、有目標、由易到難地安排演講活動。
1.一年到三年級課前演講方案
(1)現狀及活動內容
在這一階段,學生處于從幼兒園進入學校的銜接期,學習科目、學習的難易程度,身邊的人、事、物都不同了,還在慢慢適應環境。很多學生與朋友、同學一起交談時口齒伶俐、滔滔不絕。可是,到了陌生的環境或在課堂上被老師點名發言時就磕磕巴巴、話不成句,表現出不自信,怕說錯被笑話的心理,學生的心理還處于不穩定、不成熟的發展階段。
基于小學生的現狀,教師對一年級學生可以安排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如談談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夢想、偶像,也可以談談周圍的人或事給你的感受,安排的內容盡量讓學生愛說、樂說。對二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安排適當的朗誦環節,朗讀優美短小的詩歌、名言、教材中的經典美文,文章的好句好段,逐漸讓學生達到由照稿到半脫稿最后達到脫稿朗誦的狀態。
(2)考查重點
演講教學的第一階段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學生敢于開口,愿意講話,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第一學期主要培養學生大聲說話,語言流暢。在朗讀訓練階段主要考查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姿態是否大方、語調的抑揚等方面。演講的內容大多取材于學生本身或教材,所以對于學生演講后的評價不能單挑毛病,要堅持少批評、多表揚,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贊揚,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2.四、五年級課前演講方案
(1)現狀及活動內容
這一階段學生心理和身體的發展逐漸成熟,此階段的課前演講要加強訓練的難度。學生對演講教學活動已經不再陌生了,所以,此階段的訓練應更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能力,鍛煉思維能力,增加積累。演講方案包括知識積累類、新聞簡評、主題討論、命題演講、獨創作品。主題討論主要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嚴密性,使學生說話有理有據。
(2)考查重點
這一階段的演講,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這一階段演講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興趣、豐富積累、提升能力。知識積累類、時事評論類、主題討論類都是要先概括所講內容,然后欣賞、感悟。命題演講和獨創作品類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訓練思維的敏捷性,又能提升寫作水平,也是學生演講訓練達到質的飛躍的必然過程。此階段也要對演講者的儀態、發音、普通話等嚴格要求,認真觀察和記錄。最后,由聽者對演講者的演講內容、思路、儀態、語言等某些方面作出評價,肯定其長處,指出其不足,教師也要做適當評點。
3.六年級課前演講方案
(1)現狀及活動內容
這是小學的最后一年,在前幾年的訓練中,學生自身的知識和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一階段的訓練目標就是通過演講提高應試能力。在安排這一年的演講計劃時,主要考慮服務于小升初考試,演講內容是考試的題型。
(2)考查重點
圍繞考試來組織安排課前演講教學活動,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更能調動學生學習和演講的積極性。豐富多樣的演講內容,也讓學生真正在演講教學中收獲頗豐,不斷提高成績。這一階段主要考查學生答題思路和答題技巧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在流暢、清晰的語言表達中學會概括中心思想。
三、完善評價體系
在調查中發現,目前課前演講評價體系并不完善,主要還是教師在點評,師生共評的現象很少,課前演講教學活動是融洽師生之間關系的紐帶,所以,演講者、聽演講的同學、教師都要作出評價的準備。
1.演講者的評價
在演講結束后,先由學生自評。根據剛剛的演講以及老師做出的評價參考,對自己的表現做一個總結性的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演講中獲得自信,在以后的演講中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彌補缺點,爭取不斷進步。在聽取同學及老師的評價后,教師可以要求演講者建立“成長記錄袋”,在記錄袋里做好每次演講的總結卡片,學生就會明白自己做得怎么樣,下次應該怎么做。endprint
2.聽者的評價
學生按照評價標準對演講者的表現作出切合實際的評價。學生互評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理解、友誼和合作,同學們通過相互評價養成吸取別人意見的習慣,學會接納別人,欣賞對方的品質。聽者評價時可以安排兩位左右的同學來完成,要求學生評價語言簡潔、有理。
3.教師的評價
教師不僅要做好評價環節的指導,制定出具體的評價標準,還要鼓勵沒有演講的“聽眾們”積極發言,要讓學生明確評價標準。教師的評價應遵循語文課前演講的理論基礎之一的現代新知識觀的要求,以鼓勵為主。教師除了鼓勵之外,也應該給出中肯的意見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定期檢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作好記錄,不斷觀察其改善、進步的情況。
四、演講效果反饋
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必須常抓不懈。只有具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成績才會穩步上升。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加快推進素質教育是語文課前演講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所在,全體語文教師應對課前演講教學高度重視。語文課前演講應注重培養學生有獨到見解、有一定的修養和自信心等。有計劃、有目標地實施課前演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能最終提高成績。除了循序漸進地開展課前演講外,還要建立課前演講的效果反饋體系來驗證語文課前演講是否科學有序,以便取得理想的目標。教師可以不定期檢查學生聽演講的記錄情況,也可以參照事先制定好的評分標準表格,由教師和學生(匯總學生打出的平均分)分別給演講者打分,并做好記錄。每學期末評出“最佳”演講者,給予相應的榮譽稱號或給予物質上的獎勵,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保持對課前演講活動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學年演講結束后,根據綜合得分情況,評出若干個演講之星、若干個進步獎等。
課前演講作為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和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途徑,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學生和教師的歡迎。演講雖然用時短,但卻能帶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搜集演講素材的主動性。教師在演講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教學質量和效率也不斷提高。這種教學形式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教與學達到完美的統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