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的基礎應來自誕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現的真理之中”。隨著對自然界規律認識的加深,人類在學習和模仿中不斷的推進服裝設計與制作的演進。從初級階段的樹葉獸皮,到異彩紛呈的現代服裝誕生,無不是人類在自然之師引導之下造就的偉大壯舉。面臨人類日益增高的物質、文化需求,引入仿生色彩設計法,對構建新的創新設計理念,促進服裝設計向功能化、自然化、環保化方向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仿生色彩 設計法 服裝設計 以人為本 師法自然
一、以人為本,師法自然
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說:“衣必常暖,而后求麗,居必常安,而后求樂。”可見人自身的需要層次是逐級上升的。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人類自身特點的內在要求。良好的服裝色彩設計應當在外觀效果、裝飾造型、色彩風格等方面滿足人們求新、求美、求異的心理追求。德國著名設計大師路易吉·科拉尼曾說:“設計的基礎應來自誕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現的真理之中”。從人類服裝發展的進程來看,身處自然界懷抱的原始人類就已經學會利用自然界動植物原材料制作原始服裝,并在制作過程中學會了裝飾與美化。隨著對自然界規律認識的加深,人類在學習和模仿中不斷的推進服裝設計與制作的演進。從初級階段的樹葉獸皮,到異彩紛呈的現代服裝誕生,無不是人類在自然之師引導之下造就的偉大壯舉。
二、仿生色彩設計法
仿生色彩設計法是仿生學與色彩設計學交叉融合而產生的創造性設計方法,它以對應論為其認識論基礎,以人類色彩視覺機能、色彩圖像視覺識別、分析、處理機能與自然界生物系統的優異色彩功能、現象和形式為研究對象,運用移植發明法等創造性思維方法,進行生物色彩現象仿生、色彩信息傳達功能仿生、色彩圖像視覺識別與分析處理機能仿生以及色彩形式美仿生等人工色彩設計。
為了滿足人類日益增高的物質、文化需求,在服裝設計領域引入仿生色彩設計法,對構建新的創新設計理念,促進服裝設計向功能化、藝術化、環保化方向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仿生色彩設計法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一)自然色彩現象仿生
來自自然界生物的獨特色彩現象,經過各學科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和設計師對其創造性的設計轉化,已經成為提升服裝色彩的重要方法和進行設計創新的靈感源泉,不斷豐富我們的色彩世界,滿足人類不斷提高的色彩審美需求與心理需求。豐富多彩的自然色彩、色彩搭配方式為服裝設計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色彩表現形式,充實了色彩設計符號體系,為設計師帶來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當今國際服裝設計趨勢就是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源自植物、動物、自然紋理的色彩與圖形讓服裝變得多姿多彩,絢麗無比。
(二)色彩形式美仿生
色彩的形式美是指事物的色彩屬性及其組合規律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征。它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審美對象。色彩形式美的法則包括色彩平衡、色彩比例、色彩節奏、色彩呼應、色彩強調等。色彩的形式美是人類在師法自然的創造性活動中,在逐漸發展的審美意識的推動下,經不斷抽象和概括而獲得的。這種富有美感和生命力的色彩形式容易與觀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使服裝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色彩平衡是自然界最常見的色彩搭配形式,如蝴蝶翅膀色彩的平衡。這種色彩形式多依附于對稱的生物形態,有對稱和均衡兩種表現形式。不管是色彩的對稱分布,還是在色彩強弱、輕重、冷暖等方面達到視覺上的平衡,色彩平衡這種搭配形式總能夠給人以莊重、大方、平靜的心理感受。人類視覺對色彩平衡有著較好的感受力,因為大多數生物包括人類自己都有著對稱的生理結構,在觀察外界事物色彩的時候,人們習慣從中找到一定的規律,雜亂無章的色彩搭配不容易使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色彩對比是在色彩搭配中,為了改進整體單調、平淡的狀況或突出強調某個部位以便引起注意而使用的強調、突出某種色彩的方法,這種色彩形式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就是古人對這一生物色彩形式美法則的生動詮釋。對于色彩對比形式美法則的仿生運用,一方面是為了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起到對色彩所依附表現內容的強調作用。這一形式的運用需要注意所使用色彩的面積比例、色彩對比、色彩數量、視覺效果平衡等問題。以服裝色彩的藝術性為前提,符合服裝色彩設計理念與目標消費者群體的需求。
(三)色彩錯覺現象仿生
雖然人類早已不需要靠偽裝來保護自己,但是對人類而言,色彩錯覺依然是非常有價值的創意源泉。在色彩設計和繪畫表現中,對色彩錯覺的仿生運用可以增強色彩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歐洲和美國的光效應藝術即“歐普藝術”或“視幻藝術”就是利用錯覺帶來的奇妙視覺效果進行藝術創作的。在服裝設計中,色彩視錯覺現象仿生的應用就更為普遍,如利用冷色收縮暖色膨脹的視錯覺原理進行服裝色彩搭配,可以使穿著者的身體比例在視覺上更加勻稱、完美;穿著冷色細窄豎條紋的服裝,可以在視覺上拉長身高,身形顯得更苗條,而橫條紋服裝則可以讓消瘦的形體看起來豐滿一些。除此之外,獨特的動植物紋理和豐富多變的視錯覺圖形還可以豐富服裝色彩的表現力,讓服裝具藝術性和感染力。
自然是一座知識寶庫,是人類取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以人為本,師法自然,未來我們將從自然界變化莫測的生命表象中得到更多有益于色彩設計創新的深刻啟示,進一步豐富我們的色彩世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昕.仿生色彩設計應用研究.[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1,(01).
[2]崔榮榮.服飾仿生設計藝術[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5.
[3]賈京生.服裝色彩設計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李亮之.色彩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王曉昕,文學碩士,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講師,教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