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班·阿布都熱西提
摘要: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要用比較、探討、歸納等教學方法,使抽象知識變得目標化和系統化,教學過程要化繁為易,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進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要明確教學目標
在高中生物學課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使學生容易接受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一般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多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生物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測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注重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節課都要有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應圍繞著這些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課堂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展示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難點時,教師以聲音、手勢、板書、表情等方式或應用模型、動畫類型的微課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如“DNA的復制”,其教學重點是掌握DNA分子復制的條件、過程和特點,難點是DNA分子復制的過程。我們用媒體課件、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內有DNA復制過程的動畫)的播放,組織學生觀察并組織學生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觀察動畫,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DNA復制的概念、DNA分子復制的條件、過程、特點。這樣,學生對這一些知識點就會有深刻的了解。或通過上節課有關DNA結構的學習,理解DNA分子不僅能夠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還能傳遞遺傳信息,遺傳信息的傳遞就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怎樣復制呢?在黑板上用紙片模型拼接一段DNA雙鏈平面結構,請同學在黑板上演示通過拆分和拼接使黑板上的DNA分子復制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引導學生通過運用紙片模型,探索DNA復制的方式得出結論,這樣,也這一難點得到突破。
三、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觀念在不斷的更新,教師的觀念也在不斷的變化,現在的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要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悄悄的滲入到了現在的教學之中。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以其形、光、聲和色等多種功能作用于學生的多個感官,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呈現最佳的學習狀態。如講“DNA結構和復制”一節,我采取聲像點睛的方式,首先讓同學們看一段課外閱讀,思考什么是遺傳物質,DNA為什么能控制性狀的遺傳,引導學生去探索DNA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然后打開顯示器,就可出現DNA的基本組成單位及代表各種化學分子的圖形……在復制過程中,首先出現一個旋轉的DNA空間結構,有一個動態的自動的配對和形成兩條DNA分子的過程,這是在其他教學手段中所不能比擬的。在演示DNA分子復制的同時,還進行強化訓練,活躍了課堂氣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適度使用多媒體
根據課程內容的深淺來選擇多媒體使用時間,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適度,若以為大量多媒體手段就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使用多媒體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內環境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人體內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分泌系統的一些類系統的參與來完成。要需有一現成的動畫和講解短片,約占半節課的時間,而其中一些畫面和解說詞并不適用,屬于枝枝蔓蔓的部分。我們要把原片子作了重新剪輯,自行設計成只有5分鐘的片段,并去掉原片解說,由我們伴講。經過這樣的精心設計、制作,雖然放映時間短了,但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常大的。實踐表明,多媒體的使用得當和適度,是確保多媒體教學產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環。
五、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方法,但無定法”,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生物教學的方法很多(講授法、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討論法、探索、探究、圖解教學法等),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如“DNA的復制”。這一節課用PPT演示文稿(內有DNA復制過程的動畫),教法設計是: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時主要采用探究式、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探究DNA復制的方式,當學生遇到問題難以解決時,教師進行恰當的啟發,讓學生的探究過程得以順利進行。學法設計是:本課時通過設疑,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六、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學科思想是一個學科的靈魂,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生物學科思想能有效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為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創設條件。常用的生物思想方法有:普遍聯系的思想、抽象問題具體化的思想、科學探究的思想、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想、生態學思想、以及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等。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教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地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不斷地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探索,充分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和學科素養,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