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教育界正在進行高效課堂的探索。高效課堂結果,當然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高效課堂并不是簡單的一堂課,而是一項綜合工程,必須要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高效課堂才能落到實處,才能顯現出其高效的效果來。其中,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關鍵詞:厭學情緒;應對策略;智力
厭學,是學生內心世界對學習活動的一種消極的心理反應和精神活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通過對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調查發現,因“喜歡學習”上學的初、高中生分別僅占10.7%和4.3%的比例,充分說明厭學在中學教育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厭學,并不是現代教育的產物,而是從古代教育誕生之日起就存在的。據《史記》記載,教育的祖師爺孔大圣人有弟子三千,其中就不乏厭學者。其中學有成就者有72弟子。在這72弟子中,有一個叫“宰予”、字“子我”的,因為大白天打瞌睡,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污”。我看他就是一個厭學者。厭學者在學生中雖然只有少數,但對自己、對其他學生的成長影響極大,對整個教育事業影響極大。正如陶行知所說:“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厭學既然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并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那我們就必須客觀地正確地認識并對待這個問題。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不能僅僅怪罪于學生。學生的不自覺僅僅是一個因素,還有許多更加重要的其他因素。只有搞清楚學生厭學的真實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對癥下藥,真正扭轉學生的厭學現象。
一、 學生厭學的因素簡介
那么,造成學生的厭學的因素有哪些呢?積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所得到的淺陋認識,概括起來說,厭學的因素有學生的外因與內因兩個方面:
(一) 造成學生厭學的外因。包括社會、家庭、學校等諸方面的原因。
1. 社會原因。現在的社會,對學校教育存有極大的偏見。其中話題最熱門、時間最長、頻率最高的一個批評主題,就是應試教育。并稱應試教育是失敗教育,大有否定學校教育之勢頭。再如,市場經濟所催生的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金錢觀念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摧殘。又如,社會上還有一些消極、反面的因素,對學生的誘惑。還有,現在社會上還有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給學生帶來認識上的錯誤和嚴重的負面影響等等。不勝枚舉。
2. 家庭原因。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家庭的情況怎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在一些家庭里,常常會因為父母素質層次高低的不同的原因,或者有的父母親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比較、嘮叨,又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吵鬧、家庭的變故,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負擔太重等,還或者家庭教育方法不對等等。總之,家庭教育、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厭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學校因素。包括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師的教學等。這方面大家討論得很多,這里不再多說。
(二) 造成學生厭學的內因。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
1. 智力因素。一個方面是智力不正常是厭學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另一方面,這個學生用于學習的智力元素,如:語言智能、邏輯智能等,在他的身上是弱項,或者他的智力項中用于學習的元素缺陷;第三方面有極少數的學生可能存在著一種隱性的病癥,如抑郁癥、多動癥、自閉癥等,或者身體具有疾病,造成智力和知覺長期或短期的缺陷。所有這些都可以形成厭學。
2. 非智力因素。造成學生的厭學的非智力因素還是很多的,大家討論得夠多了,也不再多說。
造成學生的厭學的因素既然有很多,那么,我們在對待學生厭學的問題上,就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而是要針對原因,對癥下藥,方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二、 對學生厭學情緒的應對策略
1. 解決厭學問題,社會承擔的責任最大、也最重要。其中最需要、也是最難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改革人才選拔的機制,特別是改革中考高考的選拔人才的辦法。用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有其簡單、有效、代價小、效率高等優點,但帶來的弊端也顯而易見:為了應試而教育帶來厭學現象。所以,改革人才選拔的機制,是解決厭學問題的最根本的舉措。另外,社會必須做好對學校教育的正確的社會輿論宣傳,建立正確的社會觀念的導向作用機制,要解決社會消極因素對學生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社會真的應該做點真正有效的工作了,如,應該多宣傳一些學校教育的正面信息,少一點對學校教育的批評;多說一點文化教育對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少說一點金錢效益。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少一點胡思亂想。再如,針對社會的不良現象、游戲機、網吧、不健康的媒體資料等對學生的影響,社會更應該做點切實有效的管理甚至打擊工作,讓學生少一點干擾,多一點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等等。
2. 要解決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對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家長、老師要想辦法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注意一定不能缺少家庭般溫暖;對學生不夠關心或要求過高的父母親,學校、社區要對他們加強溝通,糾正他們不正確的觀念和做法;對于貧困的孩子或富裕的孩子予以關注,特別注意要讓他們樹立對家庭環境與自己成長之間關系的正確的認識;對家庭教育的方法予以指導,充分了解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意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努力方向;對遭遇家庭變故的學生予以特別的關注,適時對孩子的情緒作疏導,引導他們走出心靈的陰影;對有家庭暴力的家庭和環境過于惡劣的及時加以糾正。一句話,我們的社區、學校與老師要配合家庭力所能及地做好學生家庭的工作,這對于糾正學生的厭學情緒是至關重要的。
3. 要解決好學校因素對學生厭學的影響。
學校要對學生有正確的評估,分別提出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的要求;采取規范的教育教學行為,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和氛圍;盡管應試教育的問題作為學校層面還無法解決,但學校還是要在教育改革上下工夫,盡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又有成效。同時,除特殊原因外,不要輕易地換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另外,學校要建立與家長能暢通交流的平臺,通過平臺,不僅僅局限于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更重要的是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提高抗打擊能力、培養自控能力、樹立正確上網的觀念等,要求家長給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鼓勵。宣傳一味溺愛、放縱、打罵、體罰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導家長與學校配合,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endprint
教師要教書育人一起抓,先育人,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性,懂得做人的道理,再教書,完成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因材施教、因生施教的辦法來施行學生的個性教育、層次教育,以符合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對好生差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用欣賞、希望、勉勵態度對待學生,用自己以身作則和良好的形象去感動學生,以建立學生自信心;面對的學生不管是好是差,都要有樂觀自信的心態,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感染感動鼓勵學生,從而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你的影響下滿懷希望、抖擻精神、充滿信心、斗志飽滿,一頭扎進浩瀚的學海中暢快弄潮;你要對有疾病、心理異常、家庭變故等個別特殊的學生熱心地有針對性地關心與輔導(這本身也是一種對全體學生的教育行為);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創設課堂的新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密切注視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而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以達到相應的效果;對某些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反常厭學行為密切注視,及時和其他任課老師、班主任、家長聯系,調查其原因,根據原因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果斷處理、及時消除厭學現象;執行新課改的精神,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充分體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得輕松愉快,卓有成效。一句話,教師是消除厭學現象的主力軍,教師必須做個有心人,用心、言、行,為解決學生的厭學現象盡到自己的責任、達到應有的效果。
班主任除了要注意教師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外(班主任本身就是老師),還要注意對學生做好理想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學習方法的教育、同學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集體主義的教育;還要協調好學科之間和學科老師之間的平衡;要注意提高家訪的藝術,切忌告狀式家訪,注重于學生家長的心靈溝通;在對個別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時注意要讓學生看到希望,調節學生怨恨和失望的心理;關愛全體學生,公平對待全體學生,把溫暖灑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最貼心人、最可信賴的人,愛屋及烏,搞好學習;想辦法調整情緒波動、缺乏自信、壓力太大、自卑的學生心理狀態;注意適當開展班級活動(教師也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活躍身心,緩解壓力,調節學生課余生活,讓學生有展示、表現自己的機會,增進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有效預防和克服厭學;注意特殊學生(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外來工子女、家庭變故子女、特困家庭的子女等)特別的教育工作。
4. 要解決好個別特殊學生的厭學問題。對于個別學生長期存在的厭學行為而又無法糾正找不到原因的,不妨建議進行智力測試或心理輔導。雖然我們反對對學生進行智力測試,這對學生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但必要時進行一下,可以有效地發現學生在智力上的某些缺陷,為下一步進行矯正提供科學的依據。對于身體有異常的學生應該到醫院去就診檢查治療,及時消除身體上的隱患,有利于以后的學習。
5. 學生的厭學有好多是心理方面的問題。由心理問題導致的厭學,有很大的隱蔽性,一般人還不容易發現,即使發現了還不容易解決。建議社會有關機構、社區、學校建立心理輔導室,對疑似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早進行心理咨詢,對確定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矯正。這不僅僅是解決厭學問題,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學生的身心能健康地發展。
總之,引起學生厭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排除學生厭學現象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對于厭學的學生,學校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相應的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問題。全社會要形成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真正讓人們體會到學有所用。深化教育改革,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要把尊重與愛給予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使學生們順利走向健康成長的歷程。
參考文獻:
[1]趙樹發.淺談學生厭學情緒原因及應對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6(3Z).
作者簡介:
李舒,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