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計算機專業電工電子課程的教學現狀出發,分析原因,就如何提高本課程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
關鍵詞:電工電子課程;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
一、 電工電子課程的在計算機專業中的重要性
電工電子是計算機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學生需要掌握電路的基本理論,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其次,需要培養學生較強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為后續專業技能的提升,乃至個人職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電工電子課程在教學中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日益嚴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日益減退。究其原因,總結多年的教學經歷,問題分析如下:
(一) 家長對專業認識不足,學生學習基礎薄弱。
不少學生和家長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習要求和專業發展方向知之甚少,部分家長對于孩子學習方面期望值不高。此外,職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差,畏難情緒嚴重。加之,中職階段的學習更多的注重學生技能方面的發展,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直接導致學生對電工電子課程重視度不夠,學習熱情不高。
(二) 教學內容抽象深奧,難以理解。
電工電子課程理論內容繁多,抽象深奧且實踐性強,需要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分析思考完成電路的分析解讀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較高。另外,該課程需要結合大量的實驗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減少實驗課程,以保證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對抽象深奧的理論知識理解不透,越學越沒自信。
(三) 教學手段傳統單一,實驗效果不理想。
在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傳統的講解法,學生嚴重缺乏電路分析思考的實踐活動,所學的理論知識只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另外,該課程幾乎由電子專業的教師承擔教學工作,在授課過程中,電子老師往往忽視了該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的結合,促使學生誤以為該課程在計算機專業中重要性不高,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此外,電工電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實驗將抽象深奧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可視化,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實際教學中學生在有限的實驗課上,只能遵循老師規定的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內容正確性的檢測,很難達成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 針對上述問題,改革方案探討
電工電子課程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它是初中物理的深入延伸,同時也是后續課程有力的理論支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注重與前期課程和后續課程的銜接關系,對于銜接密切的部分可適當增加課時,使學生了解本課程在后續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
此外,電工電子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實驗課程能有效的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更有利于知識的理解掌握。通過實驗操作在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同時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
基于上述因素,進行如下改革探討:
(一) 教學內容的改革
1. “夠用”——大膽整合內容
在進行教學改革時,本著計算機專業知識“夠用”的原則,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增補,保留后續課程中必須用到的和必須掌握的內容部分。同時在知識的難易程度上嚴格把控,不過分追求知識的深度。通過對知識廣度和知識深度的改革,有效壓縮課程學時,盡量贏得更多的實驗課時。
2. “管用”——有效延伸內容
另外,當下電子技術迅速發展,新元器件、新技術層出不窮,一些書本中的元器件逐漸陳舊,趨于淘汰。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在之后的實際工作中更“管用”,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光光只局限在書本上成熟的、傳統的理論和技術上,更需要拓展新的成果、新的技術、新的方法。因此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授課內容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
(二) 教學方法的改革
1. 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必須透徹地研究計算機專業學生未來的崗位需求,積極關注專業發展趨勢。特別是電子專業老師更需要好好補補課,有效避免授課內容和計算機專業的偏離,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基礎課程為專業服務。
2. 了解學生,有效引導。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的使用都離不開對學生學情的分析。電工電子課程更需要了解前期課程初中物理的學習情況,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學引導從學生熟知的知識點出發,更易形成學習上的共鳴,觸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動力。此外,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之后的教學活動中,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
3. 拒絕填鴨,舉一反三。
電工電子課程因其知識點抽象深奧的特點,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很不適用該課程。教學改革應拒絕填鴨,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應巧妙設置問題,做好課堂的引導者,教會學生分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鼓勵學生課后合作學習,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樣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可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自信心。
4. 信息化手段,抽象問題具體化。
電工與電子課程的研究對象是電這一抽象的事物。因內容抽象,實驗也只能觀看實驗結果,無法看到中間過程,學生對此無法透徹理解。對此,教學改革中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利用FLASH制作動畫,模擬實驗過程,著重體現實驗的中間環節。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更易于學生理解接受。
(三) 實驗課程的改革
實驗課程作為電工電子課程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承擔著驗證所學理論知識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訓習慣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機械的執行老師規定的實驗步驟顯然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實驗課程改革中可加入電子制作,既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又觸發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增強電工電子課程的可用性。
參考文獻:
[1]趙興強.高師計算機專業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改革探討[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
[2]姚艷.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職成教育研究,2012(10).
[3]湯進,鄭愛華,羅斌.計算機專業電工電子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5).
作者簡介:侯海霞,江蘇省揚州市,揚州旅游商貿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