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教師思考的永恒話題,為了達到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數學知識接受程度,立足于小學數學課堂,依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和原則,精心設計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等不同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一題多變”的數學設計之中感覺到趣味性,從而較好地了解“一題多變”的數學習題中的內在關聯性,更好地激發探索的欲望,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一題多變;重要性
“學以思為貴”,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之中,教師要立足于數學課堂,充分認識到“一題多變”設計的重要性和意義,結合小學數學習題和例題,運用“一題多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策略和方法,使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和形象化,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領學生找尋到最佳的小學數學解題方法和路徑,從而較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一、 設計“一題多問”,促進學生的思維在追問中遞進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一題多問”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遞進的、追問式的數學題目之中,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探索,全面調動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求知熱情,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始終保持活躍、多變而積極的狀態,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小學數學思維的深入。
例如:對于數學知識中“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學生喜愛的動畫情境:讓猴媽媽給小猴分桃,將6個、4個、8個不同數目的桃子,分別置于三個盤中,猴媽媽要將每盤中的桃子均勻地分給兩只小猴。一會又來了1只小猴,猴媽媽要將盛有6個桃的這盤平均分為3份,試問,每一分是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教師進行情境中第一個問題的追問:(1)任意挑選一盤桃,并說出每只小猴可以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2)如果猴媽媽還準備有一盤盛有10個桃的,這兩個小猴可以平均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在這個追問之下,追問(1)可以使學生通過直觀的分桃圖,觀察并將整盤桃視為一個整體,再用虛線表示將其平均分給2只小猴,使學生初步感知和體悟“一個整體”的概念,并生成將一個整體平均分為2份的數學概念。追問(2)則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聯想,學生將盛有10個桃的盤視為一個整體,再用虛線將其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得這盤桃的12,由此較好地引領學生進入到對份數的思考和探究之中,了解一個整體的12的本質屬性,掌握數學知識學習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進行情境中第二個問題的追問:(1)盤中的6個桃,還可以平均分給幾只小猴呢?(2)在將盤中的6個桃平均分的條件下,為什么每一份的分數表達卻不相同呢?在這個追問之下,追問(1)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思考,經過思考和探索,可以將盤中的6個桃平均分為2份,每份是這盤桃的12;可以將盤中的6個桃平均分為3份,每份是這盤桃的13;還可以將盤中的6個桃平均分為6份,每份是這盤桃的16。追問(2)則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將具體的情境抽象化,剝離出現象之中隱含的數學本質,更為深入地認識分數,理解平均分的份數不同也即表示每份與整體關系的分數不同,在教師精心設計的由淺入深的提問之中,極大地鞏固和加深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悟。
二、 設計“一題多變”,通過變式訓練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之中,“一題多變”是將原有題目中的條件、所求問題進行轉化和變換,形成類似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更為透徹地理解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內在的關聯性及其內在規律,訓練學生靈活思維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例如:在小學數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內容中,原有的題目為:糧油食品店運來34噸食用油,試問,銷售完14之后還剩余多少噸?
經過學生的主動性思考,得出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解法一:34-14=12(噸);解法二:34×1-14=916(噸),經過比較和分析,得知第二種解法是正確的。然而,解題并未就此結束,教師提出追問:“假設采用第一種解法進行解題,那么題目應當可以進行怎樣的改變呢?”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之下積極思考,有學生提出:可以在題目的14后面添加一個“噸”字,就可以直接運用上述解法一的方式進行解答,由此也使學生更為透徹而深入地了解“銷售完14”與“銷售完14噸”的區別。
三、 設計“一題多解”,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變式教學策略運用之中,還可以設計“一題多解”的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方位進行數學問題的審視和分析,從而通過不同的解法得出相同的結果,更為準確地明晰同一道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更好地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數學知識概念中,教師出示題目:校園中種植有水杉40棵,樟樹的種植棵數比水杉樹要少40%,試問樟樹的種植數量為多少?
解法1:將水杉的棵數視為單位“1”,運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列出計算方法:40-40×40%,從而求出樟樹的棵數。
解法2: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先計算求出樟樹的棵數占水杉棵數的百分之幾,然后再進一步計算,列式為:40×(1-40%)。
參考文獻:
[1]鄧愛勤.如何提高小學生解答數學應用題能力[J].亞太教育,2016(06).
[2]曹洪齊.利用問題激活小學數學課堂[J].科技展望,2017(18).
[3]李澤文.如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J].新課程(下),2016(03).
作者簡介:呂紅蘭,江蘇省溧陽市,溧陽市昆侖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