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
摘 要: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推進環境監測科技發展,高效率、高質量開展環境監測活動,能有效解決我國現存的一些環境疑難雜癥。本文研究分析了環境科技監測的發展現狀、主要任務以及發展趨勢,以期為今后的環境監測相關工作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促進我國環境監測事業不斷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 環境監測 科技發展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126-02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和環境維權意識不斷提高,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事業的基礎性工作,如何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是環境監測部門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1]。推動環境監測科技發展,在有效降低人力、物力消耗的基礎上,高效、高質完成監測任務,為人民群眾和監管部門提供監測數據,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本文分析環境監測科技發展的現狀、主要任務以及發展趨勢,以期為今后的環境監測相關工作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1 環境監測科技的發展現狀
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發展的時間較晚,但是發展的速度十分快,目前,部分省市已經廣泛應用了3S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能夠實現生態、遙感、生物、物理等多方面的動態監測和管理[2]。但我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總體水平不夠高。目前西方先進國家已經實現了環境監測的智能化、信息化,并且采用現場采樣、快速分析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然而在國內由于受到科學技術以及環境監測體制機制等限制,我國環境監測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明顯不足,制約了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其次,環境監測人員無法充分掌握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且沒有充分地認識到環境監測技術的重要性,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關部門并沒有充分認識到環境監測技術對于環境監測的重要意義,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宣傳,使得基層人員無法在監測過程中有效掌握這些先進技術的理論及操作方式,導致環境監測流于形式,無法充分發揮其職能。第三,先進的監測技術在各地應用參差不齊,監測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系統地提高。
2 環境監測科技發展所面臨的主要任務
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了“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的總體任務。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直接管理市(地)縣的監測監察機構,承擔其人員和工作經費。以上兩項對環境監測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要求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體系。研究制定環境監測條例、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管理規定等法規、規章。對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態等監測實施布點、監測和評價技術標準規范,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修訂完善。各部門生態環境監測實行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確保數據的可比性。
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直接管理市(地)縣的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監測技術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的社會化運營,將以合同管理方式為主,監測方法、質量控制、數據報告等內容都將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進行;另一方面,地市級及以下的環境監測部門將由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直接管理,環境監測活動將改變以往各地市相對獨立地開展環境監測的運行方式,轉由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統一規劃實施。以上兩方面都要求通過執行統一的技術標準,建立統一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3-4]。
3 環境監測科技的發展趨勢
3.1 加強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建設
根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建設,編制發布《國家環境監測網環境監測技術體系》,該體系涵蓋基礎技術、監測技術、評價技術、信息技術、質控技術及其他技術6個部分,分要素梳理現有技術、已立項標準和需要建設的內容,重點解決部分標準方法實用性差的問題,為基層環境監測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使基層人員有繼續學習和知識更新的機會[5]。
3.2 加大對環境監測的財力物力投入力度
環境監測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分析化學、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專業,監測設備各式各樣且需求量大,沒有一定的財力物力保障,環境監測工作很難開展下去,環境監測活動的質量、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新形勢下,因某些部門及人員對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對環境監測的資金投入過少,環境監測所必需的儀器設備無法購置或者不能定期維護檢定,環境監測不能按預期服務于人民群眾和監管部門。國家應該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資金支持,在“物盡其用,提高效率”的原則上,發揮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爭取社會資本,通過市場投資渠道來籌集環境監測工作中所需要的費用。
3.3 持續加強環境監測隊伍建設
先進精密的監測儀器設備需要專業技術雄厚、經驗豐富的高素質技術人員去使用和管理,所以,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加強環境監測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持續推進技術人員梯隊建設,努力建成人員數量、素質上基本適應先進的環境監測實際工作需要的專業化監測人才隊伍。要制定并落實好監測培訓計劃,堅持抓好在崗人員培訓,使環境監測工作人員更加熟悉機械設備,熟悉業務流程。注重環境監測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注重崗位技能培訓,高度重視監測系統的人才引進和培養,同時要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環境監測隊伍。
3.4 開展項目研究,加強科技創新
緊緊圍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評價。系統優化設計現行監測點位、監測項目,按流域重新整合水環境監測技術,開展水環境監測預警業務體系研究。進一步加強空氣質量監測質量保證/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和預報預警建設,持續推進重點地區空氣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研究。努力做好“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專項的銜接工作。此外,積極申報國家、地方科技專項及科技計劃,全面推進環境監測科技發展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屬于規模較為龐大且具有一定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笆濉逼陂g,環境監測科技應根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要求,積極開展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加強頂層規劃和設計,重點加強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建設、財力物力支持力度、監測隊伍建設及科技創新,促進我國環境監測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孔瑾.淺談加強錦州市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4):147-149.
[2] 陳雯雯,銘陽,郭欣,等.新形勢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現狀與展望[J].自然科學,2017(1):125.
[3] 康曉風,于勇,張迪,等.新形勢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環境監測,2015(6):5-8.
[4] 王欣.新形勢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現狀與展望[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6.
[5] 萬本太,蔣火華.論中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建設[J].中國環境監測,2004,28(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