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學的學習。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學習國學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主要闡述國學傳承的重要性以及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學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國學
一、 傳承國學的重要性
傳承國學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能夠約束人們的行為,培養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承國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重要,因為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成型的階段,有更好地塑造性。語文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的、適度的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國學經典。學生不僅可以閱讀教材內的一些國學經典,還可以結合教材讀一些課外的國學經典開拓學生的視野。比如,現階段小學教學中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引入到國學課程中,學校希望通過學習國學作品,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讓家長與學生一起進步,幫助學生解答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文意來背誦篇目。學習國學不是讓學生盲目的學習,而是要讓學生有選擇性的讀一些國學經典,熏陶學生,讓學生能夠產生共鳴,做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二、 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
由于我國開始興起“國學熱”,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國學課讓學生回顧經典,熏陶學生。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性,以讓學生背誦為目的,違背了學習國學的初衷。學習國學不是為了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教師不能夠根據學情對學生進行教學,盲目的教學導致學習國學的效果不佳。學生在學習國學方面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要面對很多生僻的字詞、不愿意咬文嚼字覺得古文繞口等,消極的學習態度也會影響學生學習國學。
三、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學的具體體現
(一) 有選擇性的根據年級特點學習國學
“國學熱”的興起,讓學校、教師、家長都為學生學習國學而努力。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盲目的讓學生學習國學背誦國學,而是應該有選擇性的根據年級的特點來進行教學。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身心特點,在語文能力的理解上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片段,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國學,比如播放《三字經》《弟子規》的動畫。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三國演義》《紅樓夢》讓他們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
(二) 運用科學的方法閱讀國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國學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國學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晨讀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堅持下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在晨讀中讓學生放聲大膽的朗讀,學生可以通過口語來進行記憶。教師也可以集中解答學生不懂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還可以通過卡片記憶的方式,來記住國學中的句子和關鍵詞,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有更深的體會,調動學生學習國學的熱情。
(三) 采用榜樣示范的方法學習國學
在國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榜樣示范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只有正確的發音、理解文中的句子才能夠通過學習國學來陶冶情操,提升個人的素養。這就需要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養,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在國學教學中,需要師生共同來完成,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得到收獲,首先就需要自己投身于國學的學習中,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四) 結合課題提高學習國學的效果
為了充分發揮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分析,結合國學教育的內容對其進行資源整合。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國學教育活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國學、學習國學。比如每個年級都可以組織背誦國學經典的比賽,看哪個班級會背誦的國學篇目最多,哪個班級在比賽的過程中能有感情的進行背誦。通過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能夠深入的學習國學而不是只學一些皮毛。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國學,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五) 引導學生品味國學經典
在學習國學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不能夠占據主導地位,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適當的引導學生。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國學篇目,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比如在看《紅樓夢》一書時,教師可以通過選擇人物形象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闡述該人物在該作品中有什么樣的特質。比如《紅樓夢》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這一形象,整本書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史為背景,講述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故事,對于該作品的解讀有很多,由于小學生的理解力還不夠,所以就需要教師去給學生解釋當時的寫作背景。《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作為清朝人,他寫作的背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不無關系,四大家族的興衰也就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教師可以通過片段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黛玉葬花”這一片段,黛玉最愛惜花,覺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是最干凈的,為此她還寫了葬花詞,用花來比喻自己,在《葬花吟》中黛玉表現出了消極頹傷的情緒,這和她在賈府的生活處境不無關系,借物來抒發自己的身世,顯露人性的弱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這里面找比喻句,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建立新的知識,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延伸知識的能力。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根據學情來進行國學教學。小學生由于還沒有掌握很多的識字量,需要教師去糾正學生的發音,讓學生在學習國學時能夠咬準讀音,通過學習國學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楊曉伶.小學語文教育與國學傳統探討[J].快樂閱讀,2016(4).
[2]彭玫.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方式探析[J].教育,2017(1):00009-00009.
[3]李成林.國學經典誦讀與課外閱讀實踐關系探析[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6(4):78-78.
[4]徐寧.小學生閱讀國學經典管見[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6(2):106-106.
作者簡介:
孫慧,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市豐縣常店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