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近幾年高考歷史中有所涉及,展現了高考歷史的新動向,同時也是熱點透視的體現。全國新課標全國卷文綜歷史2017年試題,以考試說明為命題的直接依據,以歷史主干知識為依托,使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愛國;民主;平等;法治
歷史學科命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立場,提出不同視角、層次的問題,力爭體現高考的甄別、區分與選拔的功能。以服務選拔為導向,以提高試題質量為要求,試題學科特點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礎知識考查,又強調學科素養和關鍵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在高考復習中應高度重視。
一、 唯物史觀的考查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歷史可考查學生的唯物史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亦稱唯物史觀。有的時候高考歷史涉及對社會歷史觀的認識及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知識的考查,我們都可以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查,因為這完全符合其內容。2016教育部考試中心領導人發表文章透露了今后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史學科考查學生唯物史觀。實際上談到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知識,從大方向講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特別是選考中“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的改革違背歷史發展的潮流,使社會倒退,可以視為不屬于一般方法論知識的考查,或者視為是反面考查。但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改革是主流,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例如2017年全國Ⅰ卷45題(2)問要求“說明中國20世紀80年代工資改革的意義”,意義表明改變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資制度;提高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從答案分析看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與平等。全國Ⅲ卷45題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制”這一內容,總而言之唯物史觀的考查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考查內容
(一) 富強與平等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特別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闡述中何不貫穿著富強與平等,我國要走向富強必然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使國家走向富強。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又存在一些不平等,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努力地去追求平等。高考必然要考查,例如全國Ⅰ卷27題考查明前中期,朝廷在飲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嚴格規定官員不得使用玉制器皿到明后期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的變化反映的平等性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第29題考查1904年中國留日學生地區分布不平衡的因素;第33題考查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與工人工資的變化都體現人類追求平等與富強,特別是無產階級。全國Ⅱ卷31題考查1977年高考人數與1988年高考人數的變化,反映了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充分展現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追求富強與平等。全國Ⅲ卷第46題考查了陳云的主要經濟思想及其對新中國的貢獻反映了我國追求富強的必由之路。
(二) 民主與法制
羅納德·德沃金其著作《身披法袍的正義》中,曾經寫到“如何理解法律制度安排與民主的關系取決于我們如何理解民主”。因此,民主與法治是密不可分的,又如全國I卷第30題,講述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擴大民主基礎的努力,體現了民主的核心價值觀。全國Ⅱ卷第25題考查皇帝參與修撰本朝歷史反面說明民主的重要性;第32題考查梭倫改革說明民主政治也是人心所向;第34題考查1800年,美國總統、聯邦黨人亞當斯要求政見不同的內閣成員皮克林辭職,遭到皮克林拒絕,于是亞當斯將其免職事件,亞當斯此舉是憲法賦予總統的職權說明法治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全國Ⅲ卷第45題考查隋朝法律制度改革特點及意義,說明法治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同樣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 愛國主義
高考歷史在愛國主義考查中試題通過選取典型素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全國I卷第46題考查了開羅會議上,中美兩國政府首腦就戰后問題進行了一次廣泛詳盡的討論,涉及關于領土問題,中美雙方同意,東北及臺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要求考生回答中美雙方就中國領土問題達成一致并寫入《開羅宣言》的內容,說明其意義。再如全國Ⅲ卷第40題,通過鄭成功收復和建設臺灣這一歷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認識,臺灣的回歸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增強了兩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認同,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愛國主義。第45題考查了日本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政策的不斷變化及侵略口號的企圖反映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此題同樣重點考查愛國主義。
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還很多,如全國Ⅰ卷第47題,通過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札“掛劍于墓”的行為,強調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誠信的積極意義,具體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考歷史重點考查的內容。首先,教師應該積極關注熱點,關注時事要聞、緊扣歷史學科教育功能,并且與高考考綱相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一直是近幾年來學術界關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所以教師應重視學術研究與探討;其次,學校教師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和機制,主要包括宣傳引導,特別強調弘揚傳統文化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意義。個體教育,要求學生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文章,文史結合,培養符合青少年思維方式的教學方法。最后,明確高考題意圖,可以說高考歷史試題尤其是主觀題,無論選擇什么材料肯定有其現實意義,考生要力爭使自己的思維與高考命題意圖相符合。考生在看到試題的同時應該聯想到社會熱點問題,思考是否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復習中要求學生積累關于社會熱點問題的歸納性評價術語和熱點名詞,要求學生明確社會熱點問題之間的相互聯系,要求學生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歷史知識的有機聯系等等。
參考文獻:
[1]宣兆凱,韓震.中國社會價值觀現狀及演變趨勢[M].人民出版社,2011.
[2]韓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講[M].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蘇正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第一中學。endprint